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市场波动无碍外界看好中国经济

市场波动无碍外界看好中国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1月07日19:56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中国股市波动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无须过于恐慌。市场应回归中国经济基本面,充分评估中国政府的改革红利,洞察新经济蕴含的新动能和新机遇,以便作出理性反应。

新华社记者傅云威 刘轶芳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新年伊始,中国A股市场出现大跌行情,触发熔断机制。同时,离岸人民币美元汇率连续大跌,市场悲观情绪渐起。

然而,在不少西方经济学家和主流媒体看来,中国股市波动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无须过于恐慌。市场应回归中国经济基本面,充分评估中国政府的改革红利,洞察新经济蕴含的新动能和新机遇,以便作出理性反应。

短期涨跌无碍经济基本面

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埃亨表示,导致中国股市大跌的因素包括,低于预期的制造业指数、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大幅走低及大股东减持禁令即将到期等等,这些短期因素如果单独发力,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太大冲击,但综合在一起就导致了意料之外的恐慌。

埃亨认为,对中国股市来说,熔断机制尚属新事物,监管者、投资者都还需要时间去适应,市场波动在所难免。长期来看,该机制设计的初衷在于降低市场恐慌情绪,减少市场剧烈波动。今后,监管者需结合中国国情,在日常运行中逐步完善该机制。

他说,一旦市场短期恐慌情绪平复,充分消化本届中国政府改革新政,就会发现中国股市在国内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仍有较好的投资价值。

还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中国股市波动不能反映经济基本面,对经济影响也并不明显。

马修斯国际资本管理公司投资分析师安迪·罗思曼说,中国股市并不能精确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中国主力股指成分股中传统行业和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因而不能反映当前中国互联网等新兴经济方兴未艾、私营部门对经济增长及就业贡献远超国有企业的现状。这种状况导致中国股市并未很好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罗思曼认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较为稳固,未来消费领域和服务行业将继续引领中国经济稳步增长。

新经济亮点有待市场发现

日本丸红综合商社市场业务部中国组负责人成玉麟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政府大力支持新经济形态发展,使得中国经济呈现出诸多新亮点,市场显然未能充分发现、洞察、消化这些因素。他认为,放眼未来,中国新经济预计将发挥增长稳定器的作用,进而利好资本市场表现。

宏观经济咨询机构凯投宏观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旺-普里查德认为,在最新发布的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出口订单指标比指数本身下滑幅度更大,可见中国工业下滑显然因为外部需求疲软;同时,服务业指标达到了16个月以来最高点,这反映出中国内需维持稳定。

美联储下属的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约翰·威廉斯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某些领域的消费者支出一直呈现相当不错的数据,因此他对中国经济数据疲软并不感到担忧,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正常的转型过程。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黄育川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政府正意识到尊重市场力量的重要性,譬如中国政府已经宣布允许由市场力量来决定汇率的意图,同时政府也在放松对汇率的管控。同时,中国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帮助消化产能过剩,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需为高水平的投资创造可持续的需求,这涉及科学推进城镇化、国企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中欧研究所傅立门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供给与需求错配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却不降反升,供给侧改革的一大亮点是致力于消除这一问题,使资源流向更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尽管短期内传统行业增长会削弱,但长期会提升中国经济效率。

稳中求进方能赢在明天

世界银行6日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2.9%。报告说,中国今年增速预计为6.7%,明年放缓至6.5%。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仍远好于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在发达经济体中,即便复苏势头较好的美国经济,今明两年预计增速也仅为2.7%和2.4%。

围绕相关话题,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佳,中国经济面临减速压力,然而中国经济再平衡正在稳中求进,预计市场会逐渐稳定下来。

新加坡星展银行首席投资部的报告指出,目前对股市有利的因素依然存在:全球衰退不太可能发生,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增速仍然可观。

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弗兰齐斯卡·奥恩佐格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经济中的服务业正在勃兴,工业占中国GDP比重正在下降,而服务业所占比重却不断上升。

奥恩佐格说:“我们看到中国正在稳步推进改革,这会让中国长期受益。尽管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但中国将会迎来更有弹性的增长,特别是在金融领域。”

法国《回声报》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恰恰说明改革的必要性。报道说,在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里,这样的经济转型不可能一帆风顺。西方应习惯中国经济出现的暂时性紧张,不应沉浸在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绝对悲观情绪中。

应当看到,本届政府正视问题所在,深究症结根源,不断提高供给侧改革的针对性,通过推出“互联网+”战略,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新模式等新政策,搞活内外市场,打通市场梗阻,提升供求匹配效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这些都为外界长期看好中国经济提供了坚实基础。(参与记者:高攀、韩冰、包雪琳、吴丛司、王乃水、许缘、胡晓光、马玉洁、帅蓉、吴刚)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