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牡丹产业:立足循环经济 助力精准扶贫

牡丹产业:立足循环经济 助力精准扶贫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4月05日16:20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牡丹产业委员会会长谢向英,探秘牡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发展,求索以花为“媒”的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从一花多产业解读融合发展的致富之道。

牡丹产业:立足循环经济 助力精准扶贫

——访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牡丹产业委员会会长谢向英

新华社记者郭睿思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牡丹产业委员会会长谢向英,探秘牡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发展,求索以花为“媒”的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从一花多产业解读融合发展的致富之道。

产业融合发展,古老牡丹焕发青春

中国是牡丹原产地,具有近2000年的种植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这一名贵品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意义上的牡丹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和药用上,并且牡丹寓意吉祥富贵,是艺术、文化的重要题材,从而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谢向英介绍说,牡丹的新价值是伴随着牡丹油用价值的发现而被挖掘出来的,牡丹籽油作为健康膳食的有益补偿,其保健作用开始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大量牡丹衍生品不断涌现。我国牡丹产业也再度焕发青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等高技术的发展,未来牡丹产业在种业、种植业、深加工业、以及文化产业等多方面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谢向英说。

据了解,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拥有牡丹,但90%以上只生产观赏牡丹。我国作为牡丹原产地,牡丹种类最为齐全,拥有包括观赏、药用、油用在内的六大牡丹品种,且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牡丹产业委员会和北京国农新科科技中心共同编写发布的《2015年牡丹产业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中记载,我国目前已收集保存牡丹种质资源3500多份,是当今世界上收集牡丹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当前我国良种选育取得很大的进展,全国已审(认)定通过的国家级牡丹良种97个,良种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未来牡丹产业中种业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牡丹新品种上。

丰富的种质资源带动了牡丹种植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在牡丹种植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推广,在全国很多省市建立牡丹示范基地,发展牡丹低丘缓坡地带复式种植,探索油用牡丹、富硒牡丹与观赏牡丹、芍药、观赏树木、中草药等品种间作种植。2015年开始不断涌现出单体在千亩、万亩规模的新牡丹基地,牡丹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白皮书》指出,2015年全国共建立50余个牡丹高产示范基地。

随着牡丹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牡丹深加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油用牡丹为例,谢向英介绍说,油用牡丹经过深加工,可生产多种系列产品,包括:牡丹花朵茶、牡丹花蕊茶、初榨牡丹花籽油、调和牡丹籽油、牡丹花籽油软胶囊、牡丹药用提取物、牡丹化妆品、牡丹多酚等深加工品种。

牡丹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导向和国家政策扶持下,牡丹产业化经营正在被有序推进。据《白皮书》介绍,一批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经销户+农户”以及“科技型企业+基地+农户”等新模式的生产经营组织正在不断涌现,这些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产销组织化程度,延长和完善了牡丹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随着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一批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旅游牡丹园、观光牡丹园和休闲牡丹园应运而生。我国有着丰富多彩的牡丹文化,这种文化与牡丹经济互动发展,深刻影响牡丹产业链,明显提升牡丹产品竞争力,对促进更大范围的牡丹消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谢向英透露,下一步准备尝试将牡丹产业与动漫和舞台剧结合起来。

牡丹籽油,改善膳食结构显神威

牡丹产业也曾一蹶不振。2009年以来,药用牡丹市场陷入低谷,许多药农只挖不种,丹皮单位面积产量大幅下降,丹皮加工质量严重下滑,直到油用牡丹的出现。对于发展一度受困的牡丹产业来说,油用牡丹可以说是传统牡丹产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

牡丹籽油作为油用牡丹的核心产品,可以优化国民膳食结构,并减少对进口食用油的依赖。有专家建议,从战略高度把油用牡丹业发展纳入国家植物油料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对于保障我国粮油生产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国民健康是最大的民生福祉。牡丹籽油富含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26%,其中的α-亚麻酸含量超过42%,α-亚麻酸是构成人体脑细胞和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有“血液营养素”和“植物脑黄金”之称。谢向英告诉记者,牡丹籽油供应的增加可有效保障人们对α-亚麻酸的摄入,使我国国民摄入ω-6和ω-3脂肪酸的比例更为合理,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油缺乏的国家,对外依存度已逾60%。在主要油料作物受制于国外的背景下,牡丹籽油的开发利用,有利于缓解我国植物油紧缺现状。油用牡丹有可能成为事关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资源。据《白皮书》推算,油用牡丹推广到6000万亩时,可解决国家5%左右的进口食用油依赖。

目前,全国正掀起一股油用牡丹发展的热潮。油用牡丹的育苗和栽植面积呈几何式增长。根据正在编制的《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左右,达产后年产牡丹籽油60万吨。

立足循环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牡丹产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发展于一体的优质产业,对我国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实现精准脱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牡丹根系发达,且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固碳增氧、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据科研部门测定,种植一亩牡丹每年能涵养水源168立方米,一亩牡丹在其整个生长期内可以固定和积累碳1.7吨。在风沙区种植牡丹(覆盖度60%以上),能有效降低风速22.7%,减少风蚀达50%。《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有近6亿亩荒山荒坡非耕地的宜林地,大部分适合牡丹生长,在这些土地上推广种植牡丹,将对我国治理荒地绿化、防止水土流失发挥重要作用。

牡丹适合在瘠薄土地上种植,对提高欠发达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带动就业以及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谢向英表示,牡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次种植数十年受益,百年牡丹随处可见,且极少打药施肥,可与多种树木和中草药等立体种植,大大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益。《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26个省份种植牡丹, 牡丹种植加工产业就业人员约达10万人。

《白皮书》介绍,牡丹全身是宝,根皮可生产中药丹皮,花、蕾、芽可制作保健茶,油用牡丹的籽实可萃取油料,剩余饼粕可转化为饲料或用于食用菌培养。可见牡丹极具产业化潜力,综合效益显著。

如果说传统上的牡丹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已为其带来花卉、旅游、药材等多重市场效益,那么油用牡丹经济效益将在未来不断显现。《白皮书》预测,按照将来我国国民每年消费牡丹籽油1公斤计算,仅牡丹籽油销售一项每年即可产生经济效益300亿至400亿元人民币

发展牡丹产业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谢向英提出牡丹产业发展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牡丹的科研投入以及资金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各地的牡丹良种面积所占比例小、单位面积产量低,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牡丹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完善,加工设施陈旧、劳动生产率低、组织化程度较低等。她表示,目前牡丹产业有序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给与广泛的关注和适当的支持,避免牡丹产业发展走弯路。

开展岗位培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牡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全面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决定由牡丹产业委员会负责全面启动“区域牡丹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技术服务”项目,其中“牡丹种植加工技术员岗位能力”培训项目,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的批准。

据谢向英介绍,面向全国开展牡丹种植加工技术员项目培训,是为了培养与我国牡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高端专项技能型人才。希望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牡丹栽培技术、田间或林下种植管理、产品加工技术;了解新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商业模式;提升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带动一方,脱贫致富,服务地方,充分就业。

此举将推动我国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增加我国健康、有机食用油的自供率,同时,也为我国加大荒山荒坡绿化、美化等生态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和基础,将助力于牡丹产业可持续性的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