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专家称中国经济或呈L型走势 推进改革加强创新是唯一出路

专家称中国经济或呈L型走势 推进改革加强创新是唯一出路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5月16日15:42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四降一升”状态,面临传统引擎熄火、新动力不足的困难。中国经济走出困境不能靠“挺”和“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是唯一出路。

新华社记者郑玮娜 吴茂辉 吴昊

海口(CNFIN.COM/ XINHUA08.COM)--在全球经济总体低迷背景下,2016年以来,中国一些经济指标有明显回暖。一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进入“小阳春”。对此,14日在三亚出席“新财富·新未来”全球资产配置高峰论坛的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四降一升”状态,面临传统引擎熄火、新动力不足的困难。中国经济走出困境不能靠“挺”和“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是唯一出路。

——“四降一升”局面紧 走出困局不能靠熬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7%,好于市场预期;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7.2%;1-3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实现超预期反弹……对此,专家认为,分析中国经济不能看一时表现,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中国经济的困难可以用“四降一升”来概括。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即近几年GDP增速持续下降;二是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去年全国工业企业利润是-2.3%,尤其是上游产业比如钢铁、煤炭、水泥、采矿等,不少处于关停状态;三是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连续下降,过去50个月均呈现负增长;四是财政收入下降,相较于以往的两位数增长率,去年财政收入增长只有5.8%,财政收支平衡矛盾凸显。一“升”则是潜在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上升,银行不良资产率也在上升。

针对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周期性原因影响的说法,姚景源并不完全认同。他指出,中国经济目前根本是结构性问题,不能用“寒冬”来比喻。“寒冬只要等,只要熬过去就可以。中国经济现在的困难不是靠熬就能过去的。结构性问题熬不了,必须积极应对。”姚景源说。

——传统引擎“熄火” 新兴动力不足

专家指出,增速放缓这一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逻辑。原因在于原有的依靠大量资本、资源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传统的经济引擎基本“熄火”。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经济学家马光远把拉动中国过去30年经济发展的引擎总结为“六驾马车”,分别是制造业、人口红利、出口、消费、房地产、投资。“这六架马车迄今为止几乎筋疲力尽、难以为继。制造业处于危机状态,人口红利基本结束,房地产投资全面下滑,进出口下跌,消费萎靡不振。”马光远表示,投资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在今年出现的反弹走势之前,我国房地产投资从2014年1月至去年12月连续24个月下跌,增速从10.5%下跌至1%。

姚景源也指出,当前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等。中国应从过去依靠人口数量红利,转向人口质量红利。“年轻人更应从事颠覆性工作,选择创新与技术含量高的相关行业。”

——经济走势“有L没V” 创新是唯一出路 

在传统引擎“熄火”的同时,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力仍在生成过程中。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期积累的矛盾,中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领经济工作的主线。在这一主线之下,创新是中国经济摆脱困局的破题之举,创新是新常态下驱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成为各界共识。

姚景源指出,须通过创新着力增长,尤其要加强本源创新。例如积极引入互联网+高科技,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新业态等。

尽管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处于L型走势没有异议,但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仍然看好。与其他学者不同,马光远甚至认为今年的形势会好于去年,“原因在于去年我们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风险尚不知情,现在都认识到位了,可以更好应对。”

业内人士认为,创新是中国经济的唯一出路。尽管过程漫长,但要坚持到底。“但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创新无论是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还是对中国经济下滑的遏制都不会立即起到效果。我们如果真的要做创新,差不多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转变。”马光远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反弹的同时,民间投资的表现却持续下滑。新湖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梁鑫表示,这反映出企业家信心仍未恢复,“面对艰难困境,优秀的企业应迎难而上。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创新,积极变革,适应时代和市场的发展。”

[责任编辑: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