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连续六月增长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连续六月增长

经济参考报2016年07月28日08:49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1.7万辆,同比增长24.7%,而这已是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连续第六个月呈现增长态势。不过,与国际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品牌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1.7万辆,同比增长24.7%,而这已是今年以来,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连续第六个月呈现增长态势。不过,与国际品牌相比,自主品牌汽车在技术、品牌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自主品牌乘用车持续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473.5万辆,同比增长12.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9%,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这种增长趋势已持续了不少时间——从1月份到6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已连续6个月都呈现出增长态势,且高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6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销售同比增长了24.7%。

与市场增长相适应,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布局已遍布全国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以北京为中心,河北黄骅、江苏常州及镇江、江西景德镇及九江、广东增城、湖南株洲、重庆、云南瑞丽等九大自主品牌乘用车整车基地以及分布于鲁、湘、粤、冀、鄂、新等省、市、自治区的九大商用车整车基地为主的产业布局。

而北汽集团也在2016年连续第四次进入世界500强,排名从2013年的第336位上升到第160位,整车销量由2010年的149万辆增长到2015年的248.9万辆,资产规模从542亿元猛增至2386亿元,增长速度在五大汽车集团中高居榜首。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到2020年,北汽集团年销售目标为450万辆,年营业收入达6200亿元,进入世界100强,在全球汽车企业中进入前12位,同时进入中国汽车集团第一阵营,自主品牌销售占比50%以上。“就目前北汽集团的发展情况来看,十三五的目标达成基本没有问题”。

技术和品牌仍是自主品牌短板

在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持续增长中,SUV车型和MPV车型贡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力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年上半年,自主品牌SUV销售217.1万辆,同比增长52.3%,自主品牌MPV销售108.5万辆,同比增长21.2%。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轿车却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05.5万辆,同比下降15.5%。而从1月到6月,自主品牌轿车一直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轿车是汽车市场的重要传统市场,也是汽车企业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而自主品牌轿车产品的持续走低,反映出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和品牌方面仍然较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

据统计,今年世界500强中,中国汽车企业有6家进入榜单,但这6家汽车企业的利润总和只有114亿美元,而通用和福特两家企业的利润就达到了171亿美元。这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强者之间的差距。

对此,专家表示,虽然目前SUV拉动自主品牌整体销量走高,但轿车依然是目前最核心的市场,为均衡发展,自主品牌必须要补齐短板。

不仅是中国自主品牌,即使是比较成熟的国际品牌也存在这个问题。例如,对比日系、德系、美系等产品,韩系车虽然已在全球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市场和产品体系,但其产品在国内的品牌认知仍然与传统品牌有着不小的差距,提升韩系轿车的品牌形象和认知度,使韩系车能够在更高端的市场赢得竞争优势,成为韩系车面临的一大难题。

新能源车成新增长点

据中汽协会统计,今年1月到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了17.7万辆,销售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和126.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和161.6%。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内各大车企的一个新增长点,包括上汽、北汽、东风、长安、比亚迪、吉利、江淮等国内众多大型汽车集团都在新能源汽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

据悉,北汽集团旗下的北汽新能源公司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超过2万辆,取得了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骄人业绩,产品也从开始单一的纯电动微型轿车,升级为现在的轿车、SUV等众多车型。而今年上半年,其销售的纯电动汽车就已基本和去年全年的销量相等。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各汽车企业以及大量的社会资金都参与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模式推广以及充电设施的建设上来。

对汽车产业来说,新能源汽车不仅仅只是一种产品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这种技术的创新也在引导着传统的汽车企业开始转型升级。目前,北汽集团在智能化、新能源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通过“产融结合”、“跨界合作”整合汽车产业链生态圈,从一家传统制造型企业开始向制造服务型企业全面转型。(李志勇)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