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数字化昭示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数字化昭示着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8月29日08:59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作为国家战略,普惠金融被列为今年G20杭州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现商业绩效和社会绩效“双重目标”的难题。而业内人士认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新华社记者侯玉杰 李延霞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作为国家战略,普惠金融被列为今年G20杭州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实现商业绩效和社会绩效“双重目标”的难题。而业内人士认为,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分析显示,中国的普惠金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长迅速。但由于中国普惠金融的演进过程只经历了非常有限的非政府公益性活动,绝大多数小贷公司和网贷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要实现利润目标,从而产生了实现“双重目标”的困境。

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表示,“在新技术推动下,普惠金融迈出了数字化的步伐,为实现商业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双重目标’提供了历史机遇。数字普惠金融以其自身优势,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传统普惠金融数十年都无法企及的目标。”

概括地讲,数字普惠金融是指让长期被现代金融服务业排斥的人群享受正规金融服务的一种数字化途径,而“数字化”则是计算机、信息通讯、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统称。与传统的普惠金融(例如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等)相比,由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普惠金融在可复制性上具有巨大优势。

以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创立的“穷人银行”——格莱珉银行为例,在过去的39年时间里,格莱珉银行共计帮助了800万农村妇女获得160亿美元贷款,但由于传统小额贷款的属地化、非标准化,“格莱珉模式”很难在孟加拉之外的其他地区复制。

相比之下,互联网技术则带来的突破令人振奋:从2010年的“阿里小贷”到后来的网商银行,蚂蚁金服主导的小额贷款,采用在线放款的模式,在5年多时间里累计为40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近7000亿元贷款,也就是说,蚂蚁金服用5年时间做出了6个格莱珉银行。

除了可复制性,在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全面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也有巨大的优势。除了基础的支付服务外,理财、保险等需求也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值得一提的是,提供这些服务的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并不需要依靠政府补贴来维持运营——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服务价格,而让更多用户能承受得起的价格,已经足以让这些机构自给自足。

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成为一个自然的趋势,也得到了世界性机构组织的一致认可。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有3份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将提交给今年G20峰会讨论,通过后将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引性文件。其中,《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将是国际社会首次在该领域推出高级别的指引性文件,填补了重要空白。

然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事物,也面临着平衡创新与风险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从深层角度分析,众多风险源于普惠金融基础设施的匮乏,完善相关的指标体系、征信体系、支付体系、监管体系、法律体系等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当务之急。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