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宏观经济 > 海外并购“胃口大”也要“消化好”

海外并购“胃口大”也要“消化好”

经济参考报2016年09月13日08:53分类:宏观经济

核心提示:随着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迄今为止,中国不仅成为贸易大国,也成为对外投资大国。相对来说,海外并购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成为对外投资大国奠定了基础。

随着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迄今为止,中国不仅成为贸易大国,也成为对外投资大国。相对来说,海外并购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成为对外投资大国奠定了基础。

商务部的数据表明,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兼并收购完成额为169.58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大增120%和277%,达到历史季度峰值。二季度的环比增长幅度表现有所回调,但同比仍然增长了30.4%。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的“胃口”越来越大。

然而,再大的“胃口”也有“吃撑”的时候。相比上半年的大幅度增长,当前中国的海外并购看似有些“手软”。8月,中资海外并购交易宗数连续第二个月下滑,至68宗,8月也成为2016年交易宗数第二少的月份。

与对外贸易的持续性不同,对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离散型特征。就海外并购而言,在某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出现集中成交的现象,其余时间却相对冷清。对外投资项目往往需要许多年的跟踪、考察、决策、谈判,不确定性很大,“三年不开张”是家常便饭。至于一些人认为是国内信贷收紧导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手软”,就更不靠谱。事实上,国家不仅不阻拦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还通过放宽审批、信贷融资等手段,对并购海外优质资产予以鼓励。

随着海外并购的发展,中国企业在表现出“胃口大”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消化好”。如果有合适的机会,自然该出手时就出手。然而,如果机会不合适,也不会过于勉强,“守株待兔”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消化好”必须要讲求营养,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需要选准对象。以往,我们的对外投资更多地是出于获取市场、生产要素、合作伙伴等相关要素的考虑,可供选择的并购对象相对多一些。随着我们的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会更多地从战略层面选择海外并购对象,更多考虑“门当户对”。例如,可供海尔选择的并购对象很多,但就“门当户对”而论,海尔并购通用电气家用电器部门就算是抓住了“千年等一回”的机会。

“消化好”也需要充分咀嚼。对于国内企业在海外并购世界著名企业来说,“胃口大”不一定意味着“嚼得动”。许多项目虽然“谋事在人”,但最终结果还要“成事在天”。前些年,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中铝并购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等项目,就在最后一刻被叫停。

“消化好”还需要火候成熟。对于国内企业并购国外的大企业来说,更需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国外的好企业很多,但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将这些好企业轻易出手。当这些并购对象的业绩如日中天之时,我们也会为并购过程支付更高对价。当这些被并购对象的股票成为“垃圾股”之时,往往是背后问题成堆,并购带来的后遗症也不可小视。前些年,一家国内企业在韩国并购某汽车制造商后,就遇到了严重的劳资纠纷。

我国海外并购规模有起有落应当说是一种常态,符合资本输出的一般规律。不仅仅是中国,近些年来,全球对外投资都出现过比较大的起伏。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总需求持续疲弱,同时也由于初级商品出口国经济面临困难,跨国公司利润水平下滑,以及一些国家政府出于反避税目的对交易采取更严格的政策措施,预计全球跨国并购金额在2016年将会下降10%至15%。在这种大环境下,指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业务一直高歌猛进不切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讲,现阶段中国的海外并购虽然“胃口大”,却不应当有钱就任性。为了在海外并购“消化好”,在特定时期内“守株待兔”是比较明智之举。(白明)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