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美媒:番茄酱出厂到上架加价20% 中国零售流通亟待升级

美媒:番茄酱出厂到上架加价20% 中国零售流通亟待升级

参考消息网2016年10月19日11:08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每经历一个环节,番茄酱便会加价,从主要批发商0.5%的加价到地区批发商10%的加价不等。而到上架销售时,加价通常高达15%到20%。

美媒称,过去几年来,中国的消费品企业经历了当头一棒。根据贝恩公司和凯度消费者指数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报告,快速消费品——从啤酒、香烟、尿布到洗洁精——的销售增长率从2012年的近12%暴跌至去年的大约3.5%。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17日报道,这种暴跌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消费者行为发生转变的结果。

报道称,潜藏在表面之下的是另一个巨大挑战:中国陈旧落后、支离破碎的分销系统。它昂贵、低效,销售路径也模糊不清。当前系统的致命缺陷是它将厂商与分散在全国的超过300万家传统店铺联系起来的方法。在中国快速消费品销售中,这些城市社区以及农村地区的小型店铺所占比例仍在40%以上。

要将一罐番茄酱从上海附近的工厂运至甘肃农村地区,需要转手数次。第一道程序是主要批发商,他们直接从厂方拿货后交给子分销商或地区批发商。主要批发商下面有一层或多层子分销商。番茄酱接着流入一万多个地区批发商中的任何一个,最终被运送至传统店铺,摆上柜台销售。

报道称,增长放缓暴露了这一系统的弱点。每经历一个环节,番茄酱便会加价,从主要批发商0.5%的加价到地区批发商10%的加价不等。而到上架销售时,加价通常高达15%到20%。

厂商所依赖的许多主要批发商通常资本化程度低,不具备除了接单和基本物流之外的其他能力。过去,厂商仅通过增加主要批发商数量来提高销售额。近年随着销售放缓,厂商将更多货品推向主要批发商,导致大批商品滞销。由于利润微薄且没有资本缓冲,一些次级分销商已经退出。

即便在超大型卖场等现代化销售形式势头减弱之时,小型、现代化杂货店和便利店也仍在实现着持续增长。

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国的零售批发系统重建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如今的许多主要批发商将不复存在。幸存者将是那些肯在高效配送及销售流通支持等方面进行投资的批发商。

同时,数字商务平台也会逐渐发展壮大,以解决目前“多品牌至多店铺”市场路线系统的效率低下问题。如今,中国至少有50家电子分销企业。它们能建立一个比某些发达经济体还高效的零售分销系统。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