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社会热点 > 专家解读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话题(3)

专家解读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话题(3)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1月10日16:08分类:社会热点

核心提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在日前举行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一年来老百姓“舌尖上的疑问”进行了权威解读。

玉米粉“被壮阳”?消费者应认准“蓝帽子”

【热点】2016年4月,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将“伟哥”主要成分西地那非掺入玉米粉中,冒充保健食品,销往全国多地。

【解读】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主任金宗濂:西地那非不在保健食品允许使用的原料目录内,属于“违法添加”,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目前保健食品可以声称的保健功能有27项,没有“改善性功能”这一项。明示和暗示保健食品具有“壮阳”“改善性功能”的产品均属违法夸大宣传。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

【提示】消费者应仔细查看购买的保健食品是否有“蓝帽子”,即保健食品的标志和批准文号,还需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进行查询和核对。在食用保健品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包括适宜和不适宜人群,知晓是否适合自己服用,特别应注意说明书中的警示语,正确服用保健品。

网上“黑作坊”频现?应加强第三方平台监管

【热点】2016年年初,订餐网“饿了么”被曝光存在“黑作坊”,这些“黑作坊”在勒令下线后又悄然转战其他平台,引起人们对网络订餐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担忧。

【解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平台规则的严格化是互联网食品监管相关规定中的一大亮点。互联网空间内,各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突出,抬高了监管成本。如果政府部门能把第三方平台管住,通过它利用合同再去约束生产经营者,就能极大地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绩效。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