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知识产权“智能护航”产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刘巍巍

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一桶看似普通的“涂料”,却潜藏着巨大能量——在高温管道表面,涂上2毫米厚的一层,就能起到隔热效果,管道表面温度可从原来的135摄氏度降至60摄氏度。这桶“涂料”是苏州同玄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两年多技术攻关取得的成果。成立于2014年8月的同玄公司,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实现了由百吨级向千吨级的快速发展,是苏州知识产权护航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8年,苏州市设置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较早在全国进行专利、版权二合一探索。2010年4月,《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苏州市版权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出台,苏州市知识产权局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实现专利、版权职能二合一的地方知识产权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苏州模式”。一路走来,苏州知识产权创新纷呈、亮点频现。记者近期在苏州调研发现,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悄然为苏州产业发展“智能护航”。

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苏州市知识产权局主要领导由市人大任命,负责组建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组织协调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建立市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审核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科研项目、经济活动和文化创作中的知识产权状况等。

改革激活了苏州知识产权发展的锐度和深度。在苏州工业园区,继实施MEMS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后,2016年再度启动氮化镓产业专利导航,并推动3家氮化镓企业开展专利微导航工作。业内人士表示,专利导航不仅为园区找准产业发展“突破点”,还为转型升级描绘出了清晰的发展路径。

无独有偶,苏州一些地区首次实施的“2016年度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示范工程项目”亦风生水起。该项目通过资金后补贴形式,在3年实施期内针对立项企业知识产权经费投入,按照50%比例进行补贴,每家企业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佩琢说,这一举措推动了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专利信息分析利用、专利质量提升、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有利于培育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引领产业高端发展、拥有核心高价值专利池的重点企业。

苏州还不断强化知识产权预警,在产业创新中未雨绸缪。2016年9月,由苏州市知识产权局开发运营,面向全市企业提供海外预警服务的苏州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平台上线运行,效果加速显现。

外贸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显著特色,但这一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件逐年增长,已遭遇300多起调查。在国际展会上,产品、人员遭扣押也时有发生。苏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副主任蔡嘉诚说,建设预警平台,目的是让企业可以对海外知识产权矛盾早做预判,规避海外知识产权风险,推动企业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开拓海外市场。

筹谋在先,收获纷至。近年来,苏州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上半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48907件和24900件,均居全国城市前列。(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