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安徽阜南:兴修水利“涝地变宝地” 找对产业脱贫致富

安徽阜南:兴修水利“涝地变宝地” 找对产业脱贫致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5月08日14:30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安徽省阜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沿淮防汛重点县、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为37257户、104395人,重点贫困村60个,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分析师赵丽梅 张勇

合肥(CNFIN.COM / XINHUA08.COM)--安徽省阜南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沿淮防汛重点县、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为37257户、104395人,重点贫困村60个,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阜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由于气候处于南北交界处而多变,降水集中且变异性大,旱涝灾害频繁。近年来,阜南县致力于精修水利,疏通水网和路网,发展适合本地气候特点的农业生产,走出了一条“涝地变宝地”“南菜北种”脱贫致富的产业道路。同时,阜南县根据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适应性产业,走出了一条水利扶贫、“农光互补”的精准扶贫之路。

——扎实推进水网完善,加强水利扶贫工程建设

阜南县有耕地10.8万公顷,辖28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28个村(居),人口169.7万,既兼有南北气候之长,即降水优于北方,光照优于南方;又兼有南北气候之短,降水集中,旱涝灾害频繁;既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沿淮防汛重点县、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全县贫困人口为37257户、104395人,重点贫困村60个,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占比达到63%。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阜南是农业大县、水利大县。把水网建设好,把路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做到位,让农民有好的土地可种,种好的东西能够及时卖出去,这是我们政府最根本的工作。”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表示,“而且要根据国家政策引导农民,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发展适应性产业,才能做好扶贫攻坚工作。”

多年来,阜南县兴修水利,规划水网,在农田水利建设、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上取得显著成绩:2016年,完成投资5.886亿元,建设标准农田10.86万亩,土地深松10万亩;加强小农水项目县工程建设,新建灌溉站3座、改造新建排涝站2座;改造新建引水堰坝3座;清淤整治干渠2条2.02km,清淤疏浚排水沟4条2.2km;新建节制闸4座、农门15座、排涝闸4座;新建机耕桥400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扩挖塘坝151口,河沟清淤162条、432公里,小型泵站更新改造15座,建加固小型水闸20座,新打灌溉机井2560眼,新增防渗渠道42.7公里,改造末级渠系4.51万亩。加强水利扶贫工程建设,实施9个乡镇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完成小型泵站815千瓦,小型水闸10座,塘坝57处,清淤疏浚河沟140条,机井531眼,末级渠系1万亩。阜南县境内淮河、洪河流经东西,已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网络。

——“涝地变宝地”,“农光互补”模式促农民增收

在阜南县地城镇西部,我们在洪河分洪道大堤一侧看到了大片的光伏电站。在整齐的太阳能电池板下方,新翻的土地里还种着一排排小树苗。承包这些光伏下土地的金穗源公司负责人说,这些是杂交构树和油用牡丹树苗。太阳电池板高于地面2.5米,下面非常适合种植喜阴林木。这些林木品种抗水性强,一旦出现水情,地两边的疏浚排水沟和泵站能及时排水,而且电池板下的土地流转费只要105元/亩,降低了林木种植成本。

据地城镇镇长常金艳介绍,以前这片地属于低洼地,农作物产量极低,一旦大水来时一片汪洋,大水退后一无所有,亩均收入仅80-100元。现在农民按照一亩767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出去,建设光伏扶贫项目,然后再按一亩100多元的价格流转回来发展种植养殖业,单是土地流转一项,一亩地就能多收入500多元。“农光互补”新模式,进一步盘活光伏项目低洼地资源,不仅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也增加了农民收入。该光伏扶贫项目占地521亩,装机容量20兆瓦,年发电2200万千瓦时,每年可为贫困户家庭增收3000多万元。

——“南菜北种”,莲藕产业带动周边精准脱贫

与此光伏电站相邻的万亩莲藕产业扶贫基地,目前已流转土地6000亩。基地负责人张西礼虽然高位截瘫,但其有头脑、懂技术,有效带动了周边100多户贫困户从事莲藕种植。张西礼种植莲藕已经5、6年,之前在其他地区种莲藕时,地里要用地膜固水,每亩种植成本高达5000元左右,但在阜南这些低洼湿地种莲藕,不用地膜就有浅水,且水利设施完善,周边有两个小型泵站,天旱的时候可以补水,水涝的时候还可以抽水。

便利的水利设施令莲藕产业扶贫基地发展没有后顾之忧,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户发家致富,让精准扶贫、脱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莲藕的种植成本每亩只约需2000元,大大提高了利润。据了解,基地每亩莲藕产量大概在5000斤,批发价格在1.5—2元/斤,保守估计莲藕亩均收益达5500元。

张西礼的莲藕产业扶贫基地种植的莲藕包括菜藕、产莲子的子藕和观赏莲藕。为了减少市场波动的影响,张西礼已经筹建莲藕加工厂,生产藕片、藕粉、荷叶茶等相关产品,以延长莲藕种植加工产业链。夏秋时,大片的荷叶荷花、不断蛙啼和白鹤纷飞的美景,也为这里发展农家乐类休闲旅游带来可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处于南北交界处地带的阜南现在也可以种植南方菜系的莲藕、茭白、芡实等水生植物。作为这些“南菜”的最北端生产基地,运输成本低、规模大,吸引了大量北方客户。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对阜南大力发展莲藕等水生植物种植给予了高度肯定,朱启臻认为,阜南发展适应性农业,把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是长远脱贫的保障。

——“带回家里的产业”,传统柳编手艺焕发新生

阜南柳编产业的历史有500多年,传统柳编技术自成体系,被国家权威部门命名为“中国柳编之乡”。作为传承历史文明和文化的载体,阜南柳编技艺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柳编产品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阜南县积极搭建就业扶贫车间,引导柳编、工艺品制作等企业入驻镇、村,不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空间,更为周边贫困户搭建了增收平台。

在田集镇赵老村宽敞的柳编扶贫钢构厂房内,几十名村民正忙着编织各种柳编产品。2016年建成的柳编扶贫车间用工灵活,既有普通村民,也有贫苦户。据村支书谢闯介绍,扶贫车间20%是贫困户。因为贫困户普遍为老弱病残人群,不能长期从事劳动,在扶贫车间工作,有空可以来,累了就不来。经过2个月培训后,柳编的工作还可以带回家里去做,按件计酬,平均为17元/件。培训的2个月里有保底工资,每月1500元。贫困户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领活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增加了家庭收入。

一位在扶贫车间工作的村民说:“在这儿干活好,难度不算大,一天下来有好几十块钱的收入。”

柳编原材料杞柳也是阜南县多年推广的适合低洼地树种。如今全县在沿淮河低洼地带有杞柳原料林基地6万亩,年提供柳编原料20万吨,有80个专业村、10余万人从事柳编工艺品生产。其中贫困人口占60%以上,贫困户收入已从不足2000元提高到3万-5万元,综合效益提升几十倍。切实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真正带动贫困户脱贫,促进镇村经济发展。

此外,阜南县因地制宜,利用低洼水面发展养鹅、养鸭、养鱼、养小龙虾、养珍珠等“适应性产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阜南县曾因水涝贫穷过,如今的阜南县通过发展水利,因地制宜找准产业,正在脱贫摘帽的路上稳步前进。

[责任编辑:邹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