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创新PPP模式 探索政企合作新路径

毕节日报2017年06月09日16:11分类:区域经济

毕节市:创新PPP模式 探索政企合作新路径

黔西县城供水二期厂区效果图

“日日更新,月月不同”,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毕节的变化,得益于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效。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经济建设在国家给力、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借助外力,创新PPP模式,打出多套“PPP组合拳”。目前,全市正大力实施“113攻坚战”、“试验区成立30周年十大突破工程”等项目,其中,纳入第一批项目库项目898个,总投资5184亿元,部分拟采取PPP方式实施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全市进入2017年一季度省级PPP项目预备库项目157个,计划总投资1340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903亿元。

PPP助力高速公路建设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千百年来,奇山秀水在赋予乌蒙大地多姿风景的同时,也阻隔了其迈向更为广阔的脚步。毕节的发展,曾饱受交通“瓶颈”的制约。

必须打破交通“瓶颈”,是尝尽了交通不便苦头的毕节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首先打通了高速公路这条“大动脉”,毕节才能迅速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经济社会发展才有望实现后发赶超。

从古驿道上的马蹄绝响,到国道、省道的蜿蜒曲折;从贵毕公路上的车流拥堵,到县县通高速的风驰电掣;从单一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到汽车、火车、飞机“三位一体”的完美呈现……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其中一条路径就是创新PPP商业模式,引入外部资金。

毕节借助PPP合作项目建设的毕镇高速,于2014年10月份正式开工建设。毕镇高速的修建,不仅可以解决公路沿线七星关区部分乡镇交通不便的问题,还将极大地改变云南省镇雄县与七星关区的运输条件,大大缩短两地时空距离,为毕节“走出去”与“引进来”打开了又一个出口。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交通运输能力,毕节还将通过寻求PPP合作模式,拟建高速公路5条,二级公路151条,乡村公路8599公里;拟建铁路5条、民用机场1个、通用机场8个。

探索推进PPP合作模式

其实,PPP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物,已经历了多个阶段。近年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PPP模式的爆发被注入新的内涵、赋予新的使命。

毕节市也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推进。其中,黔西县以“机构建设、业务培训、项目储备、项目推介、项目落地”为重点,积极探索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申报和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有16个PPP项目进入省市PPP项目库,总投资120.09亿元。预备项目中,8个项目已进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

近年来,黔西县通过设立机构强领导,制定方案定职责,部门联动筛项目,合作中介争示范,宣传培训同推进,强化招商引资本,转化存量降债务,筹建基金强保障等做法,在PPP合作项目上取得了初步成效,PPP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该县“南部新区教育园及纵二线延伸段路网建设PPP项目”继续有序推进;“水务一体化项目”已进入签约阶段,新建部分即将进场开工建设;“高铁站前综合服务广场、站前景观大道和站前大道路网建设项目”“第二人民医院项目”“贵毕路加宽工程”“2016年学前教育项目”“环线大海子至甘棠互通段”等项目按照PPP模式建设,现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

同时,黔西县不但成功申报了一批省PPP示范项目,还成功申报了省PPP示范县,成为全省9个PPP示范县之一。

立足动态实践 推进PPP创新

这几年,毕节的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与此相适应的,是全市践行PPP模式的脚步仍在行进中。6月9日,毕节将召开PPP项目推介会议。此次推介会,毕节将重点推出99个项目,总投资1466.6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1276.3亿元;小城镇建设综合PPP项目120个,1550亿元。

近年来,毕节市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思路,针对扶贫、教育、旅游、水利、城镇化、政府投资等8大领域,与7家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了11支基金,资金池正越做越大,为支持PPP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PPP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政策,而是一个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在毕节创新发展,同步小康的征程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闻链接

什么是PPP模式

PPP是一项在公共工程建设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PPP的基本原则就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第一个P(Public)的含义是代表政府,政府参与既可以直接出资也可以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方式参与;

第二个P(Private)是指社会资本,既包括民营资本,也包括国有资本以及独立出来的平台企业等;

第三个P(Partnership)是指伙伴关系,特点是平等、长期、收益风险共享共担。

PPP的六大特征

1、公共服务领域才能使用PPP模式,包括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养老、教育、文化、市政工程、政府基础设施、片区开发、旅游、社会保障等19个领域。

2、PPP项目实行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一般合作期10年以上。

3、政府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作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

4、要进行物有所值评价(通过对比成本与风险,判断能否采用PPP模式代替政府传统投资运营方式)、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本级所有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不得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

5、政府不控股,管理权、经营权交给社会资本。项目公司要在资产管理所在地注册。

6、可通过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和政府付费等方式给予社会资本合理回报,付费与绩效评价挂钩。

毕节公式项目

1、交通运输项目需求“大”。拟建高速公路5条,325公里,总投资约486亿;一级公路9条,635公里,总投资约760亿元;二级公路151条,2363公里,总投资约314亿元;乡村公路8599公里,总投资约90亿元。拟建铁路5条,500公里,总投资约538亿元。拟建民用机场1个及通用机场8个,其中一类通用机场2个,二类通用机场6个。

2、生态环境项目标准“高”。此次重点推出环境保护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370.18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341.23亿元。其中:投资需求较大的河道综合治理项目5个,总投资353.63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325.33亿元。

3、市政建设项目空间“足”。

毕节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一片“空白”,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不足。供气、供热等项目建设滞后。本次推出重大市政类项目32个,总投资233.14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184.42亿元。

4、旅游基础项目发展“旺”。毕节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承载着毕节市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旅游产业已呈“井喷”发展,百里杜鹃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织金洞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草海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被评为4A级景区、水利风景区,全市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需求量逐年加大,此次重点推出较为成熟的旅游类项目20个,项目总投资145.6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128.42亿元。

5、特色小镇项目范围“广”。毕节市围绕小城镇建设发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目标,共规划建设特色小城镇120个。2020年前,毕节将全力培育14个特色小镇,推进120个特色小城镇全面发展。毕节在2020年前要全面推进25675个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实施以污水垃圾治理、绿化、道路、信息化等为重点的“10+N”项目,各类项目投资需求在800亿元以上。

6、社会事业项目短板“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是毕节市916.8万各族群众的奋斗目标。毕节市迎着社会发展补短板的春风雨露,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住房、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各类社会事业,各类社会项目雨后春笋般地建设。此次重点推出社会事业类项目16个,总投资73.18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52.67亿元。(许学义)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