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财经 > 产业经济 > “开放+融合”成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趋势

“开放+融合”成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新趋势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7月19日19:29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7月19日发布的2017年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综合实力前10位国际航运中心分别为新加坡、伦敦、香港、汉堡、上海、迪拜、纽约、鹿特丹、东京、雅典。亚太地区贸易活力增强、经济实力崛起,重心东移趋势继续保持,上海凭借自贸区创新驱动效应跃至第五。

新华社记者阮晓丹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7月19日发布的2017年国际航运中心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17年全球综合实力前10位国际航运中心分别为新加坡、伦敦、香港、汉堡、上海、迪拜、纽约、鹿特丹、东京、雅典。亚太地区贸易活力增强、经济实力崛起,重心东移趋势继续保持,上海凭借自贸区创新驱动效应跃至第五。

该评价结果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波罗的海交易所共同发布。同日,“2017新华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和《2017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也在沪发布。

发布会山上,“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全球航运发展新趋势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路径成为与会嘉宾的讨论焦点。专家们认为,“开放+融合”将成为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新趋势。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优质的港口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关键的地缘区位为基础条件,以高度完善的航运服务为核心驱动,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航运资源的重要港口城市。“一带一路”视野下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面临新趋势,港口成为撑起“一带一路”海上合作的重要支点。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要求加强上海等15个沿海城市港口建设。两年多来,各港口从海向“走出去”、陆向“延进去”两方面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经济师贾大山认为,当前经济处于重大转折调整期,海运和航运面临新趋势。以信息化、互联网为引领的技术高速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各行业之间融合发展。从全球来看,整个港口和航运业越来越重视安全和对环境的保护,企业大联盟渐成趋势,港口在沿海都开始启动港口资源的整合,极大改变航运和港口的生态。

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智库事业部副主任、海洋信息部主任牛晓民表示,目前国内各大港口企业仍面临着“走出去水土不服”、“延进去货源不足”等诸多挑战。对标国家任务,大部分港口国际化程度仍然偏低,尚未具备单独走出去的能力。未来需要探索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和港口企业的协同努力,助力我国港口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好航运中心枢纽作用。

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能够极大地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这种开放的发展理念,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落户,产生集聚效应;另一方面,我国国际航运中心通过其在金融、保险、物流等领域的竞争优势与海运、港口企业长期海外经营的经验结合,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跳板”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亮点,进而为我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与发展空间。

《2017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蓝皮书》显示,2017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一系列量变正引发质变。未来三年挑战依然巨大,但是前景值得期待。一是科技对航运的赋能,包括高端装备制造的突破,航运+互联网的发展、航运大数据的应用等将为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增添动力。二是“一带一路”倡导的合作共赢和“自由贸易港区”建设,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的态度,将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积极参与全球航运规则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整个社会发展和港航业的深刻变化,仅用货物吞吐量来衡量一个航运中心,是远远不够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戌源指出,上海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需要营造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融合发展和服务水平更高的航运氛围。这个航运中心的社会价值和使命,是更好地服务、融合全球经济,推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保障区域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