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助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8月17日09:51分类:区域经济

核心提示: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且绝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相对落后,但边境线长、邻国数量多等特性使得我国边防重任也压在这里。这样的背景,赋予了军民融合在此发展的巨大现实意义,以军民融合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特别是加强边防力量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许缘 薛晓佳)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且绝大部分分布在西北和西南地区。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西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相对落后,但边境线长、邻国数量多等特性使得我国边防重任也压在这里。这样的背景,赋予了军民融合在此发展的巨大现实意义,以军民融合带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特别是加强边防力量升级迫在眉睫。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日前,以“少数民族地区军民融合中国梦”为主题的第九期钱学森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召开。中国航天十二院院长薛惠锋在论坛上说,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艰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边疆安全形势严峻、边防力量薄弱,只有军民融合、一体联动,才能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实现边防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和协同配合。

纵观全局,民族区域自治是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解决。而只有实现思想、标准、力量、行动和法治等“五个统一”,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力量,令军民融合在此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薛惠锋以航天十二院在内蒙古地区发展军民融合为例介绍到,航天十二院拥有航天专利技术和国防专利技术繁多。如何将专利技术优势转化为内蒙古本地经济发展优势并助力产业升级优势,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军民融合时亟待考量的。

薛惠锋建议,以“政府搭台、航天推进、企业唱戏、民众受益”作为基本思路,打好“一盘棋联动、一站式交易、一条链创新”的组合拳。作为一家航天技术研究院,以航天尖端技术为核心资源,打造技术交易、成果转化、资本积聚、产业孵化平台,为内蒙古经济发展“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注入太空动力。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内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同时也是内蒙古发展军民融合的先头城市,在自治区内军民融合地位日益突出。在2017年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军民融合发展被确立为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军民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乌海产业转型升级、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的新路径之一。

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主任、经济学博士丁文锋在钱学森论坛的演讲中表示,乌海是国家认定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转型发展始终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乌海市强化合作,将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技术工业示范项目打造成军民融合龙头工程,延伸产业链,为实施军民融合创新提供坚实基础。但欲进一步拓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渠道、加快军民融合在乌海市从生根发芽到落地开花的步伐,还需要再深入思考军民融合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丁文锋认为,一方面要把“军民融合”聚焦到“创新”上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后发优势,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等“五化融合”发展,整合利用区内外资源,瞄准先进技术,重视信息化时代特征和要求,特别是要扭住信息网络经济发展这一“牛鼻子”,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产业。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不仅少数民族聚集、边防任务繁重,而且有着广袤的草原和沙漠,这虽然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阻力,但同时也为该地区发展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思路。中国航天十二院钱学森决策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认为,运用知识密集型大农业理论做指导,让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得到治理,让荒漠化土地和退化草地产生更多升值产品,可以成为本地区开发新兴产业的点子,助推经济成长。(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