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变青山 青山变“金山”——岚县探索林业资产性收益扶贫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9月07日17:39分类:区域经济

核心提示:岚县在实施生态扶贫中探索林业资产性收益扶贫,贫困户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挣钱、入股分红,有效拓宽增收渠道。

如何让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产生新效益?如何激活“三权分置”的脱贫红利?如何实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协调发展?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在实施生态扶贫中探索林业资产性收益扶贫,贫困户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挣钱、入股分红,有效拓宽增收渠道。

49080988054713692

8亩荒地上的3笔“增收账”

今年以来,吕梁市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贫困村民徐海亮的8亩撂荒地新增了几笔收入。

“第一笔是退耕还林补助。今年每亩国家补助500元,8亩地已拿到4000多元。”徐海亮说,“过去这8亩地基本撂荒。以后四年总共还能拿到8000多元退耕还林补助。”

第二笔是造林务工收入。还是这8亩地,今年流转到专业化造林公司。徐海亮加入了村里的“别样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给造林公司打工,徐海亮又增加了一笔收入。徐海亮说:“造林公司工钱标准是出一个工男工120元,女工80元-100元。我今年出了40多个工,收入将近5000元。”

第三笔收入是“分红收入”。还是这8亩地,造林公司今年种了优种沙棘。五年后沙棘达到盛果期,村民按利润的6%分红。徐海亮说,如果每亩分红300元,8亩地可收入2400元。

61户贫困户的“脱贫账”

像徐海亮的8亩地一样,蛤蟆神村有2254亩地流转后由荒山变成青山,由撂荒地变成“增收地”。

王狮乡党委书记郭建明介绍,岚县在王狮乡探索林业资产性收入扶贫,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既是务工人员,又是股东。具体措施是农民以退耕还林地经营权入股,由专业造林公司实施造林,农民通过合作社给造林公司务工。5年后,造林公司的林业收益按6%给农户分红。

岚县茂林绿化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内沙棘市场行情逐渐上涨,供不应求。2254亩退耕还林地种植的是水利部沙棘研究中心试验成功的“中蒙杂交杂雌优1号”沙棘果。初果期亩产0.5吨,盛果期亩产1吨,每吨售价9000元。每亩利润如果按5000元算,农民每亩可分红300元。退耕户最少退耕地4亩,最多的10多亩,可实现相当可观的分红收入。

郭建明说,村集体与造林公司签订协议,如果遭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林公司向农民保证每亩50元的保底收入。村集体每亩每年提取10元作为集体经济收入。

村民通过合作社参与造林及管护,春季种树,秋天割草、浇树、剪树,每人种一天树有120元的收入。长期参与造林和管护的贫困户,年收入能达到8000元左右。2254亩地涉及贫困户61户171人,按照退耕还林补助、林业务工、资产分红这三笔收入,贫困户脱贫效果明显。 

激活政策“红利” “两山”协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荒山“变资产”,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调发展,源于岚县在生态扶贫过程中对国家政策的延伸和成果转化。

郭建明认为,土地“三权分置”是盘活荒山的制度基础。农户自愿把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集体折股量化,村集体代农户统一持股,以股权形式入股造林企业,造林企业组建或对接由精准脱贫户参加的合作社,农户获得劳务收入和经营收入分红。流转土地经营权使“荒山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

岚县县委书记高奇英介绍,岚县是苗圃生产大县。为了消化全县五六亿株的苗圃存量,前几年岚县实施了“购买式造林”扶贫,即由贫困户造林,政府“买绿”,贫困县造林工程全部交由以贫困户为主的造林合作社承接。但以前造林都以生态林为主。能不能在退耕还林过程中既有生态效益又能实现经济效益,让老百姓获得长期收益?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后,岚县开始探索资产收益造林模式。

去年以来,县里经过多次考察引入了“中蒙杂交杂雌优1号”沙棘品种。这是水利部沙棘研究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经过多年试验而推广的新品种。不仅可以防风固沙、绿化保水,而且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可解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问题。

高奇英介绍,岚县地处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有70多万亩宜林荒山需要治理。岚县明确提出,生态扶贫要充分调动宜林地周边农民参与,确保荒山变绿,农民变富。目前,全县在两个乡镇5000多亩退耕还林探索实施林业资产性收益扶贫。(白岩)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