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 Nolting:工业4.0时代需要更务实的人才战略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9月11日15:10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工业4.0时代需要生产自动化人才、精益生产人才、生产信息化人才、项目整合规划人才等几类关键性人才。这就需要教育体系不断地改进,培养方式更加务实,把产学研结合起来。新一代的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会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2017世界物联网无锡峰会分论坛“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11日在无锡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物联世界 智造未来”。德国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理事会主席Thomas Nolting在会上就人才战略和人才培养指出,工业4.0时代需要生产自动化人才、精益生产人才、生产信息化人才、项目整合规划人才等几类关键性人才。这需要教育体系不断地改进,培养方式更加务实,把产学研结合起来,从幼儿园开始让孩子接触到新的技术。

Thomas Nolting 德国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理事会主席

德国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理事会主席Thomas Nolting

以下为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李小敏书记以及江苏省政府、无锡市政府,非常感谢你们邀请我来参加今天的论坛,首先我想要祝贺物联网峰会圆满成功,同样也祝贺这个论坛圆满成功,我是德国先进工业科技研究院理事会主席Thomas Nolting,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人才战略。主要讲如何培养人才来应对我们所有人在工业4.0时代会面临的挑战。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我所在的公司,IAIT是德国非盈利机构,我们这家公司致力于推动企业间的沟通,主要是在先进制造业领域以及工业4.0领域企业的沟通,并且希望能够将德国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相结合,总部是在汉诺威,我们还和当地的机构有合作。除此之外,我们和汉诺威大学关系也非常密切,而且和德国一些其他的机构关系也非常密切,都是研究工业4.0的。我们的合作伙伴都是技术伙伴,而且和今天的话题也很类似,我们有一些伙伴主要专注的就是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因为我们相信随着新的技术的到来,需要新的人才,而且前一位讲者也提到了,有许许多多的旧的工作会被取代,会出现新的技术。

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的模式就是定义描述工业4.0到底要用怎样的方法生产,我们选择了非常复杂的系统,可能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了。他实际上就意味着未来的新一代的公司,他们会面临新的挑战,在培养人才方面会面临新的挑战,这对于公司管理层而言可能是需要至上而下重新的培训,这对于员工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他们自己也要更好的适应新的技术。

现在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工业4.0有怎样的期待?我会说的非常简短。大家都知道一点,就是我们需要用那种社会化的合作式的制造系统,在德国的话,我们因为人口老龄化,所以面临着这方面的问题,当然也有其他的问题,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德国我们现在都面临着重重的挑战,要更好的去适应新的技术。这个就是一个例子,给大家介绍一下,德国公司是如何看待工业4.0的挑战,并且认为这不是挑战而是机遇。目前,只有3.5%的企业真真正正用上了工业4.0的技术或者是网络,在德国有53%的车企已经意识到了工业4.0的到来,并且在2015年开启了相关的项目,有57%的车企将10%的收入用于研发,主要就是投资工业4.0项目,所以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德国有许许多多的任务有待完成,和中国一样我们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就人才战略和人才培养而言,我想给大家一些关于德国如何看待未来的一些例子。像政府、企业、大学、协会、这些机构都被迫要想出新的战略,就像和中国一样,德国教育体系也需要一定的改造,从而能够更好为工业4.0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当然也需要来自政府的支持。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呢?在中国、德国所面临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能够实现精益化和自动化生产的人。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尤其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这点也是两国都认同的。你可以想象一下在自动化领域工作的那些工程师,他们要处理例如机器人,或者是自动化生产,而且对他们的要求就是工作要更快,所以他们肯定是需要接受额外培训的。在精益生产方面的人才管理,德国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制造技术,这相对中国企业而言,肯定是有优势的。但是在德国也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因此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

这些人才他们必须要知道,企业有怎样的需求,而且他们对于该公司的生产过程要了如指掌。除此之外,他们还要知道如何去改进生产流程。在生产和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实际上过去这个领域一个企业往往会有一个首席信息官,这个首席信息官就负责企业一切的IT事务,但是情况发生了变化,现在是生产引领IT,去适应更好的技术。在生产集成方面的人才,这个领域我们需要的就是那种全面化的人才,他们能够了解整个的生产过程,了解公司所有的业务,从而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让公司更加的成功。在中国人才培养系统存在着一些痛点,在这里我想仅举其中几个例子,就像之前所说的两国的教育体系都是需要不断地改进,至少你需要更加的努力,去让这个教育培养方式更加的务实。在中国的话和在德国一样,就是你必须要把产学研结合起来,而且你要从幼儿园开始,让这些孩子接触到新的技术。

再说一点就是创新,创新肯定是必要的,我可以看到中国在这个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像对于企业而言的话,因为现在现金流紧张,所以盈利方面是一大压力。也因此这方面的大学,对于研究投入可能不够多,到底要怎么做呢?我之前提到了产学研的结合,中国可能需要让大学,还有学院和公司之间,要有更好的一个沟通,从而能够提供务实的教育,同时也要让这个教育高效而快速。除此之外还要让大家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在中国会有一个集成的模式,也就是大学和公司要更加密切,从而让人才的培养以及整个体系变的更加高效。(全文根据速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