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庆:人类自己可以颠覆我们自己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9月12日17:20分类:产业经济

核心提示:早期出现的机器人是社会服务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不能实现多用途,最终要实现通用性的机器人,实现家庭保姆,每一家人都希望有一个机器人,也许在2025到2030年可以实现。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9月10日-13日,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召开,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在网易AI公开课上表示,将在十年内做出一款真正的家庭保姆智能机器人。

黄晓庆 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

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网易的公开课,实际上我自己就是网易的客户,经常在网易公开课上看内容,深度学习课程在网易做成了中文的内容,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更科普一点的版本,刚才邓教授讲的学术一点,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更工业化的方向去想我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问题。我的题目实际上取得比较挑战,大家一看就知道我是属于相信超能人类的。一派人相信机器无论如何不可能超越人类,不可能有东西能够超越人类;另外一派人说人类不过如此,我们人类恰恰是自己可以颠覆我们自己。

我不再赘述三次工业革命,300年的时间超过人类过去3000年的时间,我们人类过去3000年文化的发展超过了在那之前的30000年,我们人类过去30000年发展超过了再过去30万年,所以你会发现它是一个什么?是一个指数曲线。这个指数曲线下一个点,就是我们人类在最终超越我们自己,就是做出来机器会超越我们自己,就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的来临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将有可能给我们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一个新世界。

我做一个比喻,就是上一个世纪初我们人类99%的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上个世纪末发达国家只剩下1%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这个世纪初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我们人类99%的人从事的是生产、服务和一些为了生存的其他危险工作,到本世纪末很有可能会改变。可能99%的人不从事生产服务,会从事创新工作,机器不能干的工作,剩下的工作都让机器去做了。

云计算实际上,给我们带来过去我们无论如何都没有想象到的运算能力的提升,谷歌的搜索实际上打破了过去对于运算能力怎么能够形成巨大资源的看法,实际上我给大家讲一个从架构学上的一个比喻,我们知道大象是力气非常大的动物,但是从物理学角度,大象并不是力气最大的动物,力气最大的动物是谁呢?实际上力气最大的动物是蚂蚁,为什么?物理学上,动物力气是由体重跟举起来物体重量的比重来算,大象大概只能推动身体重量三倍的物体,但是一个蚂蚁可以托重比他的身体重150倍的物体,所以蚂蚁的力量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通过云计算的技术,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过去无法想象的运算问题。

我想补充一下关于Alpha Go的内容,实际上Alpha Go的创始人他的名字叫做哈萨比斯,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程师,他小时候是学游戏的,上大学就把学费拿去开发游戏,然后觉得没什么意思、不爽,他就回学校去深造,去学什么呢?去学神经医学,他在伦敦大学医学院学了神经医学,是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就真的可以把人的脑袋打开动手术的,不是一般的研究。但是毕业之后他决定不去当神经医学的医生,他创办了一家公司,两年之后他设计了一个程序,用这个程序去看人类打电子游戏,当这个程序看了500个小时,这个程序就可以打败人类,在这之后他就在我们大家熟悉的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没多久谷歌就用10亿英镑收购了这家50人的公司。他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东西,就是用一种相对通用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增强型学习的体系。然后用这个体系完成了我们过去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如果你们问我为什么有信心做智能机器人,我告诉你我是看了他们的论文之后才下决心要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相当于因为爱因斯坦写了相对论,人类才有信心去造原子弹,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想跟大家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就是说有了在科学上的基础,实际上我们不用怀疑这个点,就是人工智能所谓神秘的上线,实际上已经从科学上证明是不存在的,也许我们在一段时间之内还不能突破,但是从技术层面来讲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一定是从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最后向超人工智能演进。

我是一个科幻爱好者,给你们讲一个科幻想法,假设我们人类机器人耗电大概在100瓦左右,重量大概100公斤,寿命大概100年,就这么一个机器玩意,这个机器做了很多很神奇的东西,但是能量体积率相当低,寿命也相当短暂。但是如果我们造一个超级人工智能,也许耗电是几十兆瓦,也许寿命是无穷的,我们来想一想它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实际上我们人类从一个宏观角度来说,我们从身体里面是跑不出来,但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时代来临,我们会把自己从身体里释放出来,这是一个有可能最终极的,就是我们说的超人工智能。

DeepMind实际上他们做什么事情呢,他们展示怎么去用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统一的架构,去试图解决世界上很多其他有效的智能问题,这些智能问题包括翻译、包括战略游戏,包括很多问题解答,当然我们会面临很多其他方法研究。某种意义上讲,随着对人类大脑研究不断深化,我们也会产生很多新的方法,你比如说想象力就是一个目前我们深入学习比较有困难解决的方面,但都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有一家公司可以学习一下,他们也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名字叫做Vicarious,从英文理解就是你假想你自己,这家公司理论基础是用想象力来完成智能学习,他们用小样本来完成学习的,他们曾经写了一篇论文,用了2600个小样本做了一个文字识别游戏,然后打败了谷歌,这个游戏有一篇很出名的论文《字母挑战游戏》,我跟他们交流,他们提出一个想法。

现在深度学习的技术,包括我们所说的卷积神经网络的技术是古老大脑,也就是鳄鱼大脑,这个大脑相对而言是没有进化的大脑,现在提出的算法是所谓新的大脑,就是人类的大脑,就是现在人类大脑皮层,这个大脑特点就是有空间、时间和事件想象力,你妈妈给了你表妹照片,让你去机场接从来没有见过面的表妹,不需要给你一百张照片,给你一张照片,一张照片就可以准确认出你的表妹,核心就是我们有新的大脑,我们用大脑可以建立起这个表妹站着走路什么样子,笑着什么样子,哭着什么样子,归根到底可以想象出没有的数据,可以知道这个数据。这个是目前非常很重要的项目。刚才邓教授介绍了一位教授提出的所谓对抗神经网络,跟这个有一定的异曲同工之妙。

我们讲机器人时代的来临,可能跟飞机时代来临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做机器人不一定要严格按照人的架构去做,飞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我们人类有很多的科学家试图飞到天上去,但都失败了,但莱特兄弟用了一个固定仪,然后发明了螺旋桨飞到天上去,他们讲了非常有名的话:如果给我足够多的升力和推力。任何东西都可以飞到天上去,所以空气动力学,这一门科学,就是说我们弄清楚了为什么东西能飞到天上去,我们不用非得模仿鸟类,我们也能够把东西飞到天上去,所以飞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我们不需要跟大自然所有东西都一样,我们只要知道一个机制,一样就可以做出来。

从科学上我们来看一下,你会发现,如果我们把人的大脑拿来分析,你就会发现人的大脑真的是很神奇的机器,因为这个机器有1000亿个小零件,我们叫做神经元,但是重量只有1500克,平均耗电只有40瓦,这么复杂的机器这么轻,这么省电,我们要造出相同的半导体机器,发现总量会要几千吨,耗电要20多兆瓦。

差异是多少?100万倍,为什么是100万倍的差异,这个问题我们在研究,结果我们知道为什么上帝没有用跟我们半导体一样的技术呢,是因为为了省电,我们电子电路当中导电媒体是电子,但是在我们人脑里面导电媒体是钠离子,所以非常小的电流,就能够形成信号传输,多小呢?10的负9次方,我们电子电路,电子是很小的跑得很快很容易漏掉,所以需要更大的电路,才能完成信号的传输,大约多大?就是10的负6次方。所以功率跟电流平方成正比,所以当电流大于千倍的时候,功率大100万倍,这就是大自然没有选电子电路来形成我们的大脑。

带来的结果就是人类得以生存,但是人类选了一个低功耗、轻量级的方案。我们再来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人类除了大脑其他应该是没有认知能力的,我们人也是一个中央处理系统。什么东西控制全身?神经网络,所有决策都是通过这样的网络传到全身。生物学家已经做了深刻研究。通讯工程师没有研究,一直到几年前发现我们人的神经网络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快。人的神经网络传输的平均时间是在150毫秒,从我们大脑信号传到大脚指头平均是300毫秒,就是你要用意念控制大脚指头一秒钟绝对不会超过三下,这个给我们带来启示。

如果150毫秒给我一个通讯网络能传多远呢,我们说一个通讯网络严格说应该是以光速信号,100毫秒就是十分之一秒,所以这个启示非常重要,通讯网络代替人的神经网络,会有多大的体量?可以有3万公里那么长!我们发现完全不需要把脑袋放在机器头上,可以用网络来传输,这就是云端智能机器人的架构。我们会做新型机器人,新型机器人可以把他的认知系统,甚至一大部分感知系统都放在云端,只有身体放在现场,然后中间用强大安全的网络来代替神经网络,神经网络可以有几千公里。

这是做的一些工作,可以证明系统可以成立的,最终这个体系有一点像一个电器系统,上面是云端,下面通过网络控制机器人,这样一来我们机器人的协同变得非常简单,机器人技能学习非常简单,机器人安全也非常简单,我们人类只要在云端开关一关,机器人全翘了,所以这也是非常安全的架构。

早期出现的我觉得是社会服务的机器人,我们实现家庭保姆,我相信每一家人都希望有一个机器人,这个时代也许在20252030年可以实现,这也是相信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一个远远大于手机行业的产业会产生,谢谢大家!(根据速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