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拿什么吸引你?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过去半个世纪,美国的硅谷一直是全世界的创新中心。人们曾不断寻找它的成功秘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它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精英人才,最终成功建立起了一个先进和开放的创新环境。

如今,在太平洋的另一畔,无数的人才也正如同百川归海,向着一个地方汇聚。

中关村吸引外籍人才数量创新高

9月15日开幕的“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7”透露出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底,北京中关村聚集的海归创业人才已超过4万人,是国内海归人才创业数量最多的地区。

更重要的是,中关村的外籍人才规模也在不断加速增长。从原索尼创意设计中心负责人尼可拉斯·努列,到前三星移动首席产品和技术官奥马尔·汗,再到前谷歌高管雨果·巴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纷纷将中关村作为创业发展的新选择。在2016年,中关村吸引的外籍人才高达1246人,是过去十年来增长最多的一年。

在很多发达国家,尤其是科技创新活跃的国家,国际人才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据新加坡贸工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外籍人员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度为41%;而在美国,占总人口14%的移民获得的创新专利,占到了全美总量的1/3。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资源和资本最为密集的区域,中关村的创新人才优势一直称冠全国,这里有北大、清华等高等院校40多所,各类科研院所206个。而中关村对人才的吸引,早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或是国家,而是超越国界,从美国、欧洲到亚非拉,从信息、生物到大数据,各个国家、各个领域都有众多的顶级人才在这里落户,在这里创新。

种种迹象表明,中关村对全球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在中关村不断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的人才也在走向中关村。

“这里,有全世界办理最快的绿卡!”

在全球化的今天,创新人才的全球化流动已经成为常态,各个国家都在不遗余力吸纳精英人才,中关村的吸引力有何特别之处?

除了资源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以诚心实意和开放态度,真正在制度上打通各种障碍,为人才的引进创造尽可能多的便利条件。

比如,近年来硅谷人才流失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因为当地政府限制,外国人工作签证申请艰难,导致大批人才无法在当地获得稳定的工作与生活条件。

而在中关村,情况却恰好相反。

2016年3月,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启动实施。按照新政策,经中关村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单位推荐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只要符合17项申请条件之一,就可以直接申请“中国绿卡”。

“20项新政中的10项为全国首创,此次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可谓是全国外籍人才管理力度最大的制度创新。”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实施1年半以来,已有258人通过中关村的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直通车,获得了中国绿卡。

“通过直通车,绿卡的办理时间从过去的180天缩短到了50个工作日,很多外籍人士都说,这是世界上办理最快的绿卡。”中关村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翟立新在参加“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7”开幕式时说。

与此同时,一个旨在打造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聚集空间、多措并举吸引聚集国际创新创业人才、打造类海外的公共服务环境、完善外籍人才政策服务的国际人才社区,也已经纳入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整体工作。

未来,在中关村大街及周边区域,将建设更多的国际人才公寓和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及商务等配套设施,为落户北京的全球人才营造“类海外”的优质工作生活环境。

搭好梧桐木,四海凤凰来

上述这些举措,仅仅是中关村对海外人才吸引力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无论居留停留、出入境、国籍变更、配偶安置、医疗、住房,还是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关心的问题,中关村都有考虑,并在合理范围内,出台了大量的帮助政策。

而承载着这些政策发挥吸引力的是,中关村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这让外籍人士无论是为企业打工,还是自己创业,都能在这片热土上尽展所长。

在就业方面,作为全球创新资源集聚高地,截止到2016年底,财富世界500强中已有130家企业在中关村设立了子公司,或者研发机构;中关村发源地海淀区的各类高科技企业已超过1200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8000家,上市公司31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612家,独角兽公司65家。这些创新企业为外籍人才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发展空间。

在创业方面,北京创业生态目前也已位列全球第四,仅次于硅谷、纽约和伦敦。在中关村,活跃着2万多名天使投资人和670多家创投机构,截止到2016年底,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已超过1000家。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0家单位617家实验室更将研发和实验资源开放共享,支撑和促进小微企业创业者开展创新活动。

“目前,海淀已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最完善的区域之一,也是全国风险投资最密集的区域和双创政策最健全的区域之一。”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说。

为了避免创业者折腾,北京市与19家中央单位搭建起了“中关村创新平台”,采取特事特办、跨层级联合审批模式,简化审批,将各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落到实处。近年来的“1+6”,“新四条”、“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科技创新试点,中关村也都是最早先行先试。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业会客厅”甚至在全国首创了“政务服务+社会专业服务”的方式,融合了来自政府、社会200多个服务机构的千余项服务,为企业提供免费的、一站式、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材料齐全的创业项目最快只需要5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公司设立手续。

伴随这些环境的持续改善,一个具有全球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已经全面成型,中关村也汇集了越来越多的外籍精英,聚天下英才共赢发展。

“前有双创的号角,后有中关村科学城的营盘,沉浸于国际高端人才奔流的大潮,今天的中关村已齐聚天时地利人和。”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鲍捷说。(中经社经济分析师柯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