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运行机制日趋成熟 我国全域旅游有效平衡井喷式增长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0月10日10:56分类:产业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钟沈军)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需求高速增长。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叠加,进一步催发了全国旅游消费的集中爆发与井喷式增长。和以往景点旅游过热相比,今年两节期间,在传统旅游景点保持高位运行同时呈现全国全域旅游纵深推进、全面开花之势。总体来看,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旅游市场供需两旺、运行平稳、安全有序,全国未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假日运行机制引导市场日趋成熟,有效地引导错峰旅游,促进旅游资源均衡接待;从中期来看,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推进,使我国在短时间内激活了大量旅游资源,将旅游供应提升了数倍,同时精准对接旅游需求端的个性化、多元化趋势,使游客旅游体验得到切实提升,有效适应了旅游需求端的井喷式增长;从长期来看,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加速助推形成“旅游+”动力,推动旅游业与当地产业融合与品质提升,成为重塑经济格局、引领社会发展的战略引擎。

假日旅游前置引导错峰管理 市场运行机制日趋成熟

面对超级黄金周游客的集中井喷式增长,国家旅游局和各地实行前置引导错峰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由堵漏式向预防式、由后置式向牵引式转变,形成了一套高效可靠应对客流高峰的工作方法,假日旅游市场运行机制日趋成熟。

为了避免游客“扎堆”旅游,有效改善旅行体验,各地旅游主管部门大力倡导错峰管理。一是时间错峰,针对多数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假日旅游接待人次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提醒游客安排旅游计划时可安排假日前提前一至两天出行。二是交通错峰,各地交通部门发布路网信息,预测、监测公路拥堵情况,广大游客可据此科学选择自驾交通路线。选择公共交通时,可根据相关信息选择铁路、民航线路相对宽松时期,避开客运高峰。三是景点错峰,旅游管理部门推荐了一些未受到较多关注的新兴旅游线路和目的地,根据历年同期假日旅游情况,整理了一份非热门旅游线路和目的地关键词,供游客参考。

在黄金周前,湖南省旅游主管部门组织媒体发布黄金周“高速公路出行指南”“自驾旅游指南”“湖南十大新景区推荐”,有意识地推广新景区、新业态。在黄金周期间,通过官网及时公布全省纳入监控的95家景区每日接待人数、门票收入,针对景区承载量的动态信息也每天通过媒体主动更新。假日期间,湖南省先后有凤凰古城、南岳、天门山、韶山等17个批次景区超过最大承载量,对此景区立即发布分流信息,采取限流措施。

湖南省旅游发展委主任陈献春表示,通过数据监测、实时调度引导来湖南的游客错峰出游,保障景区游客不再“超载”。用好景区“最大承载量”这一指标体系,是黄金周旅游市场的有效“调控器 ”。这既是给“热点”景区降温、又给“冷点”景区升温,实现了“热点”景区和“冷点”景区的均衡接待,确保了游客的出行体验和安全。

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 有效平衡需求端井喷式增长

假日期间,大众旅游需求旺盛,传统旅游热点景区向全域旅游纵深扩展。

以知名景区张家界为例,目前张家界市制定实施“对标提质,旅游强市”发展战略,一方面抓核心景区提质升级,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东线、西线、南线旅游开发建设。现在到张家界旅游,除了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看秀美山水,更可以放眼到整个张家界市。不仅可以在张家界旅游观光,而且可以在张家界着力打造的山水生态小镇中享受旅游休闲时光。在传统景区浙江杭州西湖,客流量与往年相比保持平稳,甚至略有下降,而周边县市游客量上涨明显,表明游客选择到非热门旅游目的地错峰旅游、注重旅游休闲品质的比例在上升。

在大众旅游浪潮推动下,一大批新兴的旅游景区乘势而起。经过十年的精心打造,宁夏水洞沟独特的雅丹地貌造就了魔鬼城、摩天崖、大峡谷等景观,秀美的塞上江南自然风光与三万年前旧石器遗址和明代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遗址共同构成了正在崛起中的水洞沟景区。宁夏旅游发展委规划处处长刘光辉介绍说,宁夏水洞沟旅游区原来是一片荒凉的土坎子,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宁夏全域旅游的文化名片。

国家旅游局新闻办主任李晓良表示,全国旅游市场“蛋糕”不断增大的同时,旅游消费结构朝着个性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从观光到休闲、从景点到全域,游客需求更多样、眼光更挑剔。注重扩大视野的城市观光旅游、注重体验和休闲的体育健身游、科技游、康养游、美食游以及乡村农事活动等,受到越来越多游客青睐。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认为,我国全域旅游供给侧改革有效地对接了需求端的井喷,并通过错峰旅游、多点旅游、多主题旅游等精准对接旅游需求侧的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需求,从而促进了游客旅游体验的全面提升。

全域旅游催生未来发展新理念 引领区域发展新模式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提出适应大众化旅游时代到来,推动我国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今年3月,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全域旅游已正式列入我国战略体系。

从景点旅游模式到全域旅游模式,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同时其深远影响远不止在旅游领域。在全域旅游的引领下,旅游发展观逐步实现“由旅游观光到休闲度假,再到生活方式”的转变,由此也催生了一系列未来旅游发展的新理念,传递社会发展的新愿景,引领区域发展的新模式。

新华社经济分析师近期在浙江桐庐县、湖南张家界市、宁夏回族自治区调研时看到,三地虽然各自代表县、市、省三层行政区域,又分别地处东部、中部、西部,但三地发展全域旅游基本实现了全域发展、全业融合、全面提升、全程体验、全面统筹、全面监管、全民共建共享等七大转变,形成了全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同时,三地发展全域旅游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各具特色,浙江省桐庐县通过全县全域打造风景,全面激活当地生态优势;张家界市发挥核心景区龙头作用,形成全域辐射带动局面;宁夏盘活旅游资源,突出打造“中国旅游微缩盆景”。

从当前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的实践来看,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在全国风生水起。全域旅游发展打破了景区内外两重天现象,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提升了当地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内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呈现区域发展共建共享良性互动良好局面。

目前,全域旅游除了创建示范区“点上发力”以外,已经呈现面上开花的良好局面。海南的琼海、四川的阿坝、江苏的苏州等地全域旅游示范创建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就。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00余家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有23个省、区、市设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一大批市县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工商旅游分局。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旅游本质上是精神层面的消费与享受。注重全程体验的全域旅游,通过全领域、全时空的旅游消费带动,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加快“处处是美景,人人是旅游形象”的全域提升。全域旅游形成的“旅游+”动力强劲,正在成为中国重塑经济格局、引领社会发展的战略引擎。(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