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融扶持“做加法” 助力创新“梦之队”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0月11日14:35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 王菲)自主培育上市公司19家,其中50%以上分布在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行业龙头端;自主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3家,国家及省市创新型企业285家,科大讯飞、四创电子、安科生物、阳光电源、国盾量子大批创新“梦之队”群星荟萃;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核聚变中心、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合肥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集成创新平台、离子医学中心、合肥大基因中心托举起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创新之梦。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金融领域供给侧着手,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和创新创业的输血服务功能。科技与金融、产业与资本的深度融合正“聚变”出源源不断的动能,为战略新兴产业抢占行业话语权提供强大支撑。 

“全区的证券化率达404%,远超过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平均水平”,合肥高新区上市办副主任陆春宁说,在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过程中,大型科研项目孵化落地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园区将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经营业绩优良,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纳入上市后备储备库,分梯次进行上市孵化培育。目前,还有立方制药、中新网安及安泰科技三家企业正在会待审。 

“在企业发展和上市过程中,高新区给我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保姆式服务。”科大国创总经理助理高品提起公司上市过程充满感慨。 

从成立初期70人的软件团队,到现在拥有员工2200人、年产值5.9亿元的上市公司,科大国创的成长是高新区借力资本市场助推科创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 

科技与资本的融合对接,在更高层面上加快了各类创新要素的联结“聚变”,助力科创企业抢占全球创新话语权。 

专注于光电识别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的美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集聚了全国最优秀的光电识别科研团队,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农产品智能分选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依托光电识别核心技术,美亚光电相继推出二十余项创新产品填补中国空白,其光电识别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多年保持世界领先。 

以光伏逆变器为核心的光伏系统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合肥阳光电源股份公司其光伏逆变器销售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市场第一,2015年逆变器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成为我国新能源行业为数极少的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依托高新区搭建的“未来汇”、“合创汇”等融资服务平台,科技企业与银行、保险公司、创投机构在线上“相识了解”,线下在投资沙龙上“见面相亲”。园区科创企业中科普瑞昇收到了20余家投资机构的联络对接,目前已引进了安徽省投、合肥市创新投等投资机构;中科海奥与多家投资机构已经达成意向,目前8家投资机构已展开尽调;中科领谱等其他路演企业目前正在和投资机构深入接触之中。 

“未来汇”、“合创汇”等创新型融资服务平台,实现了科技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快速深度融合,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和综合辅导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洽谈、融资金额近3.5亿元。

通过资本市场“做加法”,实现科技创新“做乘法”。 

高新区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积极构建股权融资产品链,重点投向高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科技、通信等国家鼓励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截至2017年5月,累计设立、参与20支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约414亿元;其中,国际化基金规模达127.24亿元。

目前,一个集基金湖畔大街、金融大厦、全球路演中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办公配套为一体的“金融基金生态圈”已开工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高新区产业投资体系,合肥高新区还积极深化与海外的合作。陆春宁说,目前园区已与跨境创投服务平台美国巴特恩、以色列孵化器、加拿大曼尼托巴加速器达成合作意向,力争在产业基金、投资项目、孵化器建设等层面构建全方位国际合作体系。(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