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自创区:创新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新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0月18日14:01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闫平、于也童、白涌泉)2016年4月,国务院批准依托沈阳、大连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年多来,这个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凭借创新驱动之力,为东北发展添薪加火,带动老工业基地提质增效。

面向新兴领域 布局创新产业集群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幢幢写字楼耸立,里面入驻了各类创新创业型企业。

记者来到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工业仿真软件设计,服务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创新的企业。从汽车的碰撞测试到大飞机的机型设计,再到火箭的竖立与发射……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来替代物理试验,而这种模拟跟实际的物理试验吻合度高达90%。

在沈阳浑南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作用正持续增强。沈阳拓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半导体薄膜设备系列产品,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由东软医疗自主创新研发成功的CT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使我国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生产CT的国家。高新区逐渐形成了以电子商务、民用航空、健康医疗和生物医药、机器人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产业集群,这些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3%。

截至目前,仅大连高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拥有235家。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完成或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超过万件,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活、活中见优的较好态势,自创区建设逐渐步入快车道。

沈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军认为,沈大自创区建设所带来的强大科技创新驱动力、体制机制创新活力、高科技产业支撑力、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支持的号召力,将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政策红利逐步释放 创新意识显著增强

今年5月,大连高新区颁布实施了“科创工程”,从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创业、鼓励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区校协同创新、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等方面,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向高新区转化。目前正在实施的“科创工程·科技人才创业项目”,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的科创项目。

在人才引进方面,沈大自创区依托“中国海创周”等国家级引智平台和“海创工程”“科创工程”等引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带项目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依托政府公共培训、高级研修班等活动,支持企业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实施社保补贴政策,2016年发放补贴资金2.6亿元,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受益于政策红利,今年以来,沈大自创区内的创新意识显著增强。“今年以来,来自全国28所高校的9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落户这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性大幅提高。”大连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陈严表示,沈大自创区成立一年多,最大的变化是感觉到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和氛围明显增强。

以沈大自创区沈阳区域为例,与自创区创建初期相比,沈阳高新区有效发明专利增长84.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7家,增长57.4%。

创新驱动战车 仍需爬坡过坎

在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战车中,创新无疑是最佳的引擎。但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东北创新产业的发展基础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薄弱,东北蕴藏的创新潜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大连市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靳国卫说,大连高新区虽取得了一些成绩,综合排名在东北地区居于首位。但这些成绩如果放在全国层面上去考量,是极其单薄的。下一步,还应重点思考差距、短板和问题,明确今后的发展定位、方向和任务。

辽宁省有关人士表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接下来将加强对人才、技术、资本、信息和服务的吸引力。“同时,将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作为建设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沈阳浑南区委书记王一兵说。

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行政总监郑钧文表示,虽然直到现在,工业仿真模拟通用技术领域仍被国外所垄断,但我们有信心在未来通过云平台和超级计算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数字化创新平台。(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