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不见面审批”须打破信息壁垒

经济参考报2017年10月31日09:14分类:产业经济

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这是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应有之义。据报道,近日海南省政府印发了《海南省推行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审批”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确定到2018年底全省实现80%的审批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

对此,不少网民纷纷点赞,认为此举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激活企业家创业发展的积极性,让居民百姓受益。网民建议,推进“不见面审批”必须打破利益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以实现政务水平的提升。

“全程网办”模式优势明显

据报道,所谓的“不见面审批”,就是“网上注册、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办结、在线支付、网上评价、网上反馈、快递送达”的“全程网办”模式。事实上,在互联网高度普及和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下,“不见面审批”工作模式,已经不再是技术难题。更值得称道的是,“全程网办+快递送达”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质量。

网民“新评”称,要让办理行政审批的群众“少跑腿”,最关键的是要加快网上政务建设,让数据“多跑路”。只有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在充分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加快“互联网+政务”建设,推动行政审批上网办理,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有网民表示,“不见面审批”最显而易见的两大好处是,一是让商事审批更便捷,有利于激活企业家们创业发展的积极性;一是让居民百姓从中受益。

大数据建设有待形成合力

大数据建设需要各部门联动支撑,特别在建立之初,首先要打通各部门之间数据和信息的壁垒。

网民“周民”称,要整合建立覆盖全国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促进政务信息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畅通流动和业务的高效协同;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整合构建综合服务窗口和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形成支撑“一号、一窗、一网”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信息体系,让民众办事省时、省力、省心。

有网民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势必提供更加“智慧”的服务,“不见面审批”也必然成为政务服务的主流。毋庸置疑,“不见面审批”的背后,是打破利益壁垒、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互认,以此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网上通办”。

网民“发平”表示,“互联网+”作为行政管理领域的一项创新,政府服务的便利化不单体现在群众、企业办事的方便上,借助“互联网+”的契机,加快简政放权、事项审批清单、流程等方面的改革,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提升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政府服务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赵东东)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