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曲:“甜蜜事业”助力残疾人精准脱贫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1月07日17:23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立足县域自然禀赋和残疾人劳作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业,初步探索出一条当年见效、稳定持续的残疾贫困户“甜蜜”增收之路。

养蜂“酿”出脱贫新希望

走进阳曲县高村乡河庄村曹喜明家的院子,顿时被满院飞舞的蜜蜂包围。脚部残疾的曹喜明正摆弄蜂箱,为蜜蜂过冬做准备。

“残疾人养蜂这项目挺好,才养了一个月就有收益!”56岁的曹喜明兴奋地说。曹喜明因工致残,赋闲多年。2017年4月,他与同村3位贫困残疾人在县残联免费领到12箱优良蜂群,零投入起步互助养蜂,5月就靠摇出的蜂蜜获利,“一斤蜂蜜能卖到25元”。

曹喜明介绍,养蜂不费力、不费时,是个耐心活、技术活,“数残疾人做最合适”。经过县残联培训和专家指导,曹喜明逐渐摸到了养蜂的门道,不但将12箱蜜蜂繁育至16箱,今年产出的600斤蜂蜜也依靠家人、亲戚一售而空,全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

山西阳曲残疾人养蜂 图1

图为曹喜明为蜜蜂越冬做准备

如今,曹喜明专门给自产蜂蜜设计了包装,夏季产蜜期每天都骑着电动车去周边乡镇赶集售卖。“养蜂是一次性投入,明年光纯收入估计就有万把块”,曹喜明坦言,养蜂确实给残疾人带来了希望。

像曹喜明一样靠养蜂赚钱的贫困残疾人,在阳曲县还有120位。阳曲县残联理事长张旭武表示,目前,全县已为10个村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每户免费发放价值3400元的优质种蜂,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两成多。实施中采取整村推进,把有意愿的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帮扶范围,确保贫困残疾人脱贫“一个也不能少”。

 “四零”扶持机制激发残疾人养蜂活力

发展残疾人养蜂产业,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零投入产业启动输血、零距离培训互动补血、零时差电商推动活血、零成本融资联动造血”的“四零”扶持机制,是阳曲县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方法。

位于东黄水镇河上咀村的阳曲县瑞兴蜂业专业合作社是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老掌柜”赵仕杰多年前因脉管炎致残后专心养蜂,规模如今在太原市排名靠前。发放蜂种后,县残联邀请老赵挨村进户指导,现场演示解决难题。“今年光曹喜明家就去了两回,集中培训讲了4、5场”,赵仕杰说;“我对残疾人有感情,只要有人诚心养,我肯定毫无保留诚心教。”

山西阳曲残疾人养蜂 图2

图为阳曲县瑞兴蜂业专业合作社的养蜂基地

产品有销路,增收才有保障。为拓宽销路,阳曲县组织残疾人参加电商培训,养蜂户残疾人不出门就能借“电商”带“土货”出山,蜂蜜销售价也由去年的15元升至20元。黄寨镇大直峪村村民边存仙培训后自己开了微店,今年已销售蜂蜜600多斤,单此一项收入就比去年提高25%。“我家蜂蜜一斤能卖到25元,但凭着品质好,回头客一买再买”,边存仙笑说。

针对有意愿扩大规模的养蜂户,阳曲县在建档立卡残疾人互保贷款5万元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县残联还可以再提供5万元的免息小额贷款。张旭武算了一笔账:一户投入5万元可以发展50箱优质旺蜂群,如果管理到位,从4月底到8月短短5个月就可收入5万元以上。

张旭武认为,“四零”扶持机制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把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与贫困农户、扶贫资金结合起来,变简单给钱给物的“授人以鱼”为分享产业发展成果的“授人以渔”,有效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促进扶贫工作市场化。

缺啥补啥 精准施策顺应残疾人脱贫需求

谈及阳曲县残疾人养蜂产业缘何成效迅速,张旭武认为,残疾人扶贫关键在一个“准”字。阳曲县林业面积大,蜜源植物尤其丰富,免去了残疾人转场逐蜜之苦,加之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省时力,对残疾人扶贫有“吹糠见米”之效。涉及养蜂产业的10个村全部位于半径2.5公里范围内蜜粉资源充足的偏远山区,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养蜂采蜜,较其他扶贫产业优势明显。

在经营模式上,阳曲县根据贫困残疾人残疾程度、贫困程度、年龄等诸多因素对“症”施策,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实施了四种经营模式:残疾程度低、劳动能力较强的可以自立自养或互助共养,残疾程度高、无任何劳动能力的可以入股托养或整村代养。“量身定做”的残疾人养蜂经营模式,结合“四零”扶持政策等措施,顺应了贫困残疾人需求,真正做到缺啥补啥。

张旭武介绍,贫困残疾人是最需要精准扶助的人群,残疾人适合啥政府就扶持啥,才能变被动受惠为主动服务,“一对一扶贫才有扶贫针对性,脱贫才有积极性,工作才有实效性。”下一步,阳曲县将力争实现全县适合养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全覆盖,同时在蜂产品深加工上下功夫、做文章,推动残疾人养蜂产业向纵深发展。(闫婧 白岩)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