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在南京:从概念到应用,智能制造正在改变生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2月01日16:42分类:产业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吴琼)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12月6日-8日在南京举办,以“聚•融•创•变”为主题,创设智领全球高峰会、智领全球博览会、智领全球嘉年华3大品牌活动,世界高端制造产业聚焦南京,为南京智能制造产业提供发展机遇。

南京智能制造研发应用状况如何?有哪些酷炫的“黑科技”正在改变南京人的衣食住行?

日前,通过走访多家南京智能制造产业,了解到智能制造技术已在食品行业、医疗行业城市生活等各方面广泛应用。吃的更放心,医疗更精准,为传统产业装上大脑,未来的居民生活将更加便利舒适。

智慧食品生产,吃得更放心

每天一包卫岗奶,是不少“老南京”从小养成的习惯。不过很少有人想到,每一头产出牛奶的奶牛都生活在由“大数据”系统监控的饲养环境下。牛身上的十几个传感器,监测着它们的活动量、卧床时间、体温、个体状态……有了这些数据,卫岗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为每头奶牛量身定制 " 营养餐 "、“保健药”,让奶牛们身体状况时刻保持最佳。

在南京汇川视觉的实验室里,一条条模拟的食用油生产线正在“工作”,一瓶瓶桶装油排队在流水线上“移动”,一旦发现盖子没盖紧、商标贴歪了、瓶中有气泡等细微瑕疵,那一瓶油就将被自动“踢”出生产线。这是全国第一条用工业视觉检测产品质量的流水线,准确率达到3个9以上。消费者喜爱的金龙鱼油、中粮大米的生产质检,都由汇川的流水线完成。“你们吃个每一瓶油都是经过我们检测的。”南京汇川工业视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勃笑言。

吸管、奶茶盖、外卖盒……食品包装看似普通,但其中涉及到新材料研发制造,拥有很高的技术成分。在南京鹏力科技集团了解到,目前他们已经研发了直接可降解的吸管和通过抗菌抑菌手段对产品进行新材料包装,与此同时,甚至针对孩子,研发出了遇冷、热均可变色的吸管产品。“一般的水温超过42度就会刺激到喉咙,我们将通过国际食品安全认证的变色技术运用到吸管上,从而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智慧医疗,“机器大夫”妙手回春

近年来,医疗行业同业在领跑智能制造产业应用。除了3D打印的医疗器械,“机器大夫”也不再只是科幻作品中的想象。

以穿刺诊疗为例,目前,即使是医术最高明的大夫,也只能将穿刺精准度控制在2-3厘米的误差以内。但是,“精准穿刺机器人”却可以轻松将穿刺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内,甚至可以在半小时完成整个穿刺手术。据悉,这种基于CT影像引导经皮辅助穿刺治疗的医疗机器人系统,由江苏省产研院与南京市鼓楼医院合作研发,目前已经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而在2017年的12月1日,由南京扬子集团联合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发起的“百万人群全基因组测序计划”将正式进入测序阶段,争取建成涵盖百万人群的DNA测序平台、生物组学大数据分析中心和中国人群特有的遗传信息数据库。未来,借助这些平台,在充分研究中国人群遗传特点的基础上,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将更加适应病患群体体质特征;而针对癌症队列的测序,也可以推进癌症的靶向治疗,帮助人类早日实现战胜“绝症”的梦想。

百变无人机:快递、消防、护林样样通

自2014年大疆以“消费级”无人机引爆市场之后,“搞个无人机玩航拍”成了越来越多文艺青年不再遥远的梦想。但在工业级无人机研发者看来,无人机并不仅仅是一件飞来飞去的玩具,它的价值在于执行人力难以企及的繁难任务。

去年4月22日,靖江发生火灾,现场紧急投入使用的航拍飞行器在遭遇热浪之后急坠而下。为实时监测现场情况,当地消防部门紧急联系到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南京钟山苑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昂海松的团队。两架“空中哨兵”在浓烟中起飞穿梭,20倍的光学变焦吊舱将清晰的现场画面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为大火的最终扑灭贡献了科技的力量。

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黄大庆看来,在低空领域开放的将来,无人机将可以在物流、巡检、植保、交通等领域承担各式各样的工作:

双十一过后,各地的物流忙碌了起来。郊外的一间仓储站内,数十架无人机如蜂群般有序地穿梭在堆积的货品中。经过自动分拣,搭载着包裹的无人机越过高墙,避开屋顶,稳稳当当地落在了你家的阳台,距你在手机上下单还不到半小时……

此刻这还仅仅是黄大庆教授为我们描绘的美好未来。但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南京工业无人机依靠自主研发日渐站稳脚跟。可以想见,未来的无人机将在更多工种、更宽领域,为人类服务。

一键下单,3D打印现在可以这么玩

 随着3D打印技术从概念化向产业化的转型,大到航空航天,小到儿童玩具,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依赖3D打印企业提供产品生产和配件制造。

南京的壹千零壹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工业级3D打印机群。不同于传统的制造生产,3D打印的厂房不是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每台机器都可以执行不同的任务,偌大的车间只需要两个工作人员。

更为便捷的是,借助“1001号云制造平台”,从上传图纸、选择机器、挑选材质、确定工艺、反馈报价,客户的种种需求都可以远程在线上平台操作、一键下单。大大节省了传统口耳、书面订购模式所耗费的人力和时间。

除了一键下单,借助打印机上的数据线、传感器,机器的生产数据可以实时反馈到中央数据中心。无论客户在天南海北,只要通过电脑和手机,就可以查看生产进度,掌控工厂生产的情况。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大数据平台不仅充当了客服,还承担着监工的角色。

无论是连接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物流行业,还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医疗、消防行业,政策支持带来的人才、资金、技术的密集投入,正在南京的制造业中掀起一股自主技术集成大数据平台的智能革新。这些的南京智造企业,将惠及更多群体,走进千家万户。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