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2月12日21:56分类:产业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李志兰、余蕊、陈碧琪)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在12日举办的“2017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上,来自国家部委、专业机构的与会嘉宾就以资金融通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下一步如何从资金融通角度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规避投融资风险给出了建议。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副秘书长赵险峰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迅速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等项目对金融合作将有着更加广阔的需求。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林怡仲指出,诸多融资的瓶颈阻碍着投资计划的实施:首先,基础设施需求量大,回收周期长和收益率较低,两者之间的矛盾没有被有效缓解。其次,沿线国家金融体系欠发达,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较低,因此无法使资金有效参与到大型项目的建设中。再者,部分沿线国家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保障政策的缺失,使资金提供方望而却步,难以控制的风险是投资方无法提供资金,或者资金成本高企的重要因素。加快国际金融合作,是推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手段。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罗艳君说,资金融通不仅有利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在实现投资贸易便利化、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积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贸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罗艳君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资金融通不断加强,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在资金融通方面做出的诸多承诺正在逐步落实。推动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自主成立了丝路基金。

中国相关的金融机构也不断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已有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了数十家分支机构和代表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总额近一万亿元人民币

今年11月,发展改革委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协同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框架协议》。在此框架协议下,相关金融机构将提高综合性国际金融服务的专业优势,通过政策引导、业务协作、信息共享,不断提升“一带一路”产能合作融资、保险及多元化金融服务水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新成效。

同时,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提醒,“一带一路”上的投融资也面临风险,必须引起重视。一是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定、政权更迭时有发生,导致这些国家没有明确的长期发展规划,给国际投资业务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二是沿线国家发展模式差异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同,一些地方存在贸易保护主义障碍;三是“一带一路”涉及的大部分是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加之基础设施建设运作时间长,规模大,收益也不确定,需要更加注意。

对于如何应对“一带一路”资金融通风险,使资金融通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会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罗艳君建议,在形成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及融资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法律、税收、投资等方面加强政策协调,发挥好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林怡仲说,沿线国家应推进法治建设,完善金融市场监管,降低投资贸易壁垒,降低系统性风险,保障境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罗艳君提出,进一步完善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私募基金等多双边合作基金的融资功能,开展国际金融合作,在实践中创新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效机制。林怡仲说,多边金融机构可作为政策沟通的桥梁,推动投资环境改善,以自身专业能力协助提升当地政策实施水平。

第三,加强境外安全风险的管理。罗艳君建议,做好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和协调,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风险的管理机制,防止非理性对外投资、恶性竞争和腐败行为,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健康有序发展。林怡仲说,应围绕海外项目特定风险,开发保险产品,发挥保险产品的长期性与稳定性的优势,通过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的可融资性。

第四,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罗艳君说,鼓励沿线国家信用管理部门、信用服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市场化的方式增进信用信息的互通和信用产品的互认。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