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以“党建+产业+基建”助力城乡协调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12月13日10:19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李倩倩)近年来,广西来宾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基建”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发挥党建示范点引领作用,强化产业基础,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多措并举助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来宾市兴宾区下辖24个乡(镇)、街道,共282个行政村(社区),1622个自然屯,总人口110多万人。2015年共建档立卡贫困村8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1万户、5.95万人,分别居来宾市第一位和第二位。目前,兴宾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1.34万户5.3万人。

据来宾市兴宾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兴宾区坚持以贫困村为重点,以贫困户、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多措并举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实施。

首先,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促脱贫工作深入开展。

兴宾区通过区直党员干部与农村党组织联手,设置“支部+企业+农户”“党建+扶贫”等组织模式,积极培育农村主导产业、打造创业示范基地、挖掘致富带富典型,带动党员群众共同创业致富。

据了解,兴宾区通过调查走访返乡人员,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建立了1.2万人的返乡人才档案和信息库,辖区内有返乡人员创办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种养协会等组织总数达280多个。

驻良塘乡龙林、新江、奇峰、里望四个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发起组建打造系列产业的扶贫品牌。产业园占地面积2000亩,目前已有70多位村民入股合作社,筹集启动资金150万元,产业园土猪养殖场、新美绿壳鸡蛋养殖基地、产业园办公区等已初步建成。

其次,抓产业扶贫变“输血”转为“造血”,助脱贫工作开展。

一是落实奖补资金。今年以来,兴宾区落实产业扶贫以奖代补资金1837万元,重点扶持发展水果、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二是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据统计,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6年底893个增加到现在的1233个,家庭农场由2016年底114个增加到现在的232个,其中贫困村共有64个合作社共带动719户贫困发展产业。三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小平阳镇东南、青岭、岭头、和平等4个村委建设5个养殖集中区。四是重点打造了蒙村镇幸福里庄园、正龙乡“红河红”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小平阳镇佛手果种植基地等特色种养植基地。目前,幸福里庄园已有100户贫困户入股参与基地建设;红河红基地已有132户贫困户与该公司签订委托经营协议。

此外,兴宾区利用贫困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

据兴宾区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副局长谭景贝介绍,兴宾区城厢镇平安村依托蓬莱洲景区的开发建设,为本村村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蓬莱洲已完成景区码头、停车场、旅游厕所等设施建设,正在完善岛上景观、接待设施、旅游步道等设施,酒店正在进行内外部装修,预计今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景区开放后将提供100多个就业机会。

再者,补齐硬件短板,强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据统计,2017年兴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2093万元修建23条52.33公里村(屯)扶贫道路,目前已全部完工,拨付专项资金1835万元,受益群众4753户20524人。文化体育设施方面,贫困村均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电方面,所有贫困村均已通电。

据了解,未来兴宾区还将在通村公路、农田基本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沼气池、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信息难”问题。针对产业扶贫存在的农民合作社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低、规模效应不明显等问题,继续加大科技、资金和特色产业扶持力度。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