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以资源整合和产业统一规划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2月06日08:59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蒋春林)近年来,广西玉林市陆川县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路子,抓住产业选择、经营效益、资产保值增值三大核心问题,通过县委统揽、乡镇统筹、村级统抓三级联动,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统一规划,打造新的集体资产、新的生产要素、新的合作模式,构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新体系。

——三级联动齐抓共管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去年以来,陆川县通过推行“三统”联动模式,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统一规划,扶持引导全县154个村全部成立了村民合作社、扶贫产业发展合作社。同时,创建了2个自治区四星级、5个县级、17个乡级农业核心示范区,拓展了村级集体经济投资运作平台。2017年陆川县67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4万元以上,其中45个村达到6万元以上。

据广西玉林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消极,有畏难情绪,工作无人抓无人管,一直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因素。陆川县围绕解决“谁来管理”的难题,坚持县委统揽、乡镇统筹、村级统抓的“三统”联动模式,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县委统揽。陆川县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与区域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因素有机衔接、共同发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机构,突破重点难点问题。陆川县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法律顾问,由组织、扶贫、农业、财政等部门合议村级产业发展计划。

二是乡镇统筹。由乡镇党委负责与上级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对接,帮助村制定发展方案,统一规划、集中推进。陆川县沙坡镇把当地特色农业品牌沙坡鸡养殖作为战略产业进行统一规划,主动与镇域农业龙头企业冠树、广林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在龙湾村、六潘村、大连村开设3个分基地,组织3个村整合资金、资源、资产投入150多万元入股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生产沙坡鸡120万羽,产值达2.16亿。

三是村级统抓。村党组织把归村集体、村民小组、农户分散的山岭、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集中起来,交给现代农业经营者,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适度集中规模经营。陆川县米场镇五柳村召开村民大会,动员村民把50多亩闲置的山冲“撂荒田”集中起来交给广西丰兄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田螺,实现变废为宝。2017年,该县为67个贫困村各投入50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其中45个村另投入40万元发展光伏发电。

——创新合作模式破解“发展产业缺主体、带动能力弱”的问题

村级组织缺乏市场运营和资产投资能力,无强有力的经营主体支撑,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观因素之一。围绕破解“怎么发展”的难题,陆川县探索新合作模式、激发新生产要素、挖掘新集体资产的“三新”模式,积极培育村集体经营主体,每个行政村至少建立1个村民合作社,每个贫困村培植1个以上集体经济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聚更多要素。

一是探索新合作模式。选择与资本雄厚、经营规范、抗市场风险较强的上市公司博世科、广西赫光太阳能及本地聚银集团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有光伏发电项目的村集体每年分红5万元,发展种养产业的村每年固定分红4万元,村民合作社不承担亏损,市场形势好还可上调2%至6%的分红,有效保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持续。

马坡镇新山村协助绿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3000多亩橘红,五年后村集体将取得200亩经营权,预计年收益100万元以上。又比如,乌石镇陆河村与聚银集团合作经营陆川猪项目,五五分红,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

二是激发新生产要素,采取“1+N”的模式,即在光伏发电项目分红保底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种养产业,申报2个自治区级、5个县级、17个乡级农业核心示范区,主要整体规划养殖陆川猪、小龙虾、鱼鳖,种植橘红、油茶、何首乌等特色农业。通过统一规划,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呈现区域特色鲜明、产业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清湖镇塘寨村在每年获得光伏发电4万元分红的基础上,再整合30万元发展开发种植养殖、红色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年增收益1.5万元;该县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引导6个资源贫瘠的贫困村与玉东新区五彩田园合作,由县财政为每村投100万入股资金参与五彩田园农耕文化项目,每年获得5万元分红。

三是挖掘新集体资产,通过物价部门进行统一评估,将村级集体经济投入资金、资源变为固定资产,获得产权。以村集体与企业合资建立的养猪基地为例,按物价部门评估新建或购买高架网床猪舍。在种植项目中,基地的土地、设施等固定资产全部归集体所有,企业经营成败不影响村集体固定资产所有权,村里可以再次对外合作经营,既促进了廉洁从政,又保障了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保值增值。

陆川县还在154个村成立村民合作社、扶贫产业发展合作社,为67个贫困村的扶贫产业发展合作社,每个注入资金50万元划归集体所有,并由村合作社统一管理村集体的资产、资金。如大桥镇瓜头村整合县扶贫发展资金105万元,与水产公司合资建立水产养殖基地,经县物价部门评估后,村集体获得20亩土地及设施产权。

——“三化”抓保障 破解“怎么持续”难题

由于一些村组织缺乏持续性收入,村集体收入不稳定,边扶边倒现象时有发生。围绕解决“怎么持续”难题,陆川县推进发展持续化、推动发展均衡化、坚持监管制度化的“三化”模式,以更优惠的农村扶持、保障政策等,保证陆川县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实现发展持续化。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由陆川县委统一委托律师事务所,对拟合作企业统一评估,由县物价部门对村级集体经济产权进行统一估价,降低村级集体投资的风险。建立县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整合各种项目资金进行集中投放。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活力。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制度,明确每年新增纯收入至少拿出20%,投入风险低、有潜力的产业,实现持续发展。

二是推动发展均衡化。坚持分类施策,建立“一村一案”工作制度,推动每个村都有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集体经济规划,确保每村都达到每年2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建立村支部、合作社和贫困户统筹发展机制,坚持“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村”模式,采取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群众参与的办法,实现“双增收双满意”。

三是坚持监管制度化。执行村账镇管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民主商议团监督资金使用制度,保证村集体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把村党组织管理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党建督查的重要内容,建立“每周一提醒、每月一汇报、每季一督导”的工作制度,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党组织过硬。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