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第一到世界第一,中国药企还要走多远?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2月09日17:12分类:产业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中国是传统的“制药大国”,拥有制药企业近5000家。但市场长期呈现“散、乱、小”的格局,几千家企业研发经费总和不及辉瑞一家。近期,中央连续出台政策,鼓励中药现代化和仿制药研发创新,万亿级的仿制药替代市场给了以扬子江药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有望加速打造千亿销售额的巨头,拉近和国际药企的差距。

一、中国医药工业持续向好  扬子江药业“三连冠”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医药工业持续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1-9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36.45亿元,同比增长11.70%,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1.6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557.26亿元,同比增长17.54%,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1.90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6%,高于同期6.9%的GDP增速和6.5%的工业增加值增速。

biao1 2

从企业层面看,根据2017年9月揭晓的“2016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名单”,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蝉联百强榜榜首、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紧随其后。本届百强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09亿元,同比增长11.1%,入围百强榜单的最低门槛也进一步提高至24亿元,百强企业的平均规模高速扩张。

百强数据显示,榜单中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的大型企业数量已增至19家,主营业务收入在30亿-1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56家。中高规模企业数量的增加,显示百强企业的集中趋势愈加明显,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逐渐清晰。上榜的龙头企业已驶入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研发正成为最重要的产业升级驱动力。

yang1

图1:扬子江药业总部全景

以“三连冠”的扬子江药业为例,该公司近年来高举“质量、创新、品牌”三面大旗,推动大健康全产业链联动发展。过去七年来,扬子江药业销售额和利税的复合增长率均在18%左右,到2020年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元,向全球一流制药企业迈进。自2010年中国医药工业行业百强榜首次发布以来,扬子江药业已连续8年跻身百强榜前三甲,其中有5次荣登百强榜首位。该公司还蝉联全国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成果评比13连冠,中国“第一制药企业”的头衔可谓名至实归。

yang2

图2: 扬子江药业集团实验室

研发创新是药企发展的重要源泉,扬子江药业先后投入数十亿元兴建现代化生产线,研发创新和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超过5%,目前在研化学创新药、高端仿制药、中药和生物药达100多个,地佐辛、蓝芩口服液、苏黄止咳胶囊等一大批名优产品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yang3

在上市公司的层面,资本市场对质地扎实、业绩优异的“白马股”格外青睐,中国药企的“千亿俱乐部”也不断扩容。截至2018年2月2日,市值最高的恒瑞医药已超过2000亿元,紧随其后的四家企业市值在1000亿元上下。

biao3 2

二、对标国际巨头  差距依然悬殊

尽管中国医药企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整体的竞争力与辉瑞、罗氏等国际巨头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中国医药行业“散、乱、小”的格局还没有得到彻底改观。

根据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17“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榜单医药部分,强生、罗氏、辉瑞、拜耳、诺华五大国际巨头营业收入均超过3000亿元,远超国内医药企业。

yang4 

悬殊的收入差距背后则是跨国药企对研发的巨额投入,业界一直有一个说法“辉瑞一家企业的研发投入等于中国所有医药企业之和”。跨国药企依赖研发、专利许可、收购的优势,巩固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根据美国《制药经理人》评出的2017全球药企50强排名,前五大国际巨头的研发投入在441亿-618亿元之间。相比之下,国内研发投入排名靠前的制药企业也不过十几亿元。

yang5

国外的调查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约为26亿美元。需要12到15年的时间才能将一个新药从试验室走入市场。同时,在5000个临床前化合物中只有5个化合物能进入临床试验,而这5个化合物中,只有一个能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病人,成为真正的药物。

医药作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行业,持续的巨额研发投入必不可少,同时与一般投资项目不同,医药研发的风险极高,绝大多数药物研发项目要么一本万利,要么血本无归。由于研发经费不足,外加低水平仿制和恶性低价竞争等因素,使得中国制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低,与我国“医药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三、推动中药现代化和仿制药替代  加速优胜劣汰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中国医药工业整体还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产品以低端仿制药为主,出口以原料药为主,产业集中度较低,在5000家左右的制药企业中,前三强加起来份额只占约5%,医药企业研发创新水平和盈利能力也有待提高。

业内认为,医药行业未来加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中药现代化和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中医药在大健康领域的独特优势,改变传统中药生产能耗大、标准不可控等弊端,进一步改革传统中药生产工艺,使生产更加智能化、数据化、精准化,推动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如扬子江药业建设的“龙凤堂”产业园,致力于药材自动化前处理——智能投料——原辅料、成品无人输送——机器人码垛——自动控温立体高架库储存等技术攻尖,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

另一方面,则是打开仿制药替代原研药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大门。2018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和使用政策,从群众需求出发,把临床必需、疗效确切、供应短缺、防治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儿童用药等作为重点,促进仿制药研发创新,提升质量疗效,提高药品供应保障能力,更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需求。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被认为是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通俗的说就是仿制药需在质量与药效上达到与原研药一致的水平。历史上通过一致性评价,美国、日本等国仿制药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诞生一大批世界性巨头。在国内,一致性评价自2012年开始推出,到今年年底需完成 292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仿制药市场占处方市场份额的90%,但仿制药市场竞争力不强,平均毛利率只有5%-10%,远低于国际水平40%-60%。据业界测算,目前单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报价在500万左右,对于数千家中小药企来说,一年的净利润甚至还不够做几种药的一致性评价,因此药品质量不过关的小型药企,很有可能逐渐退出市场。

业内普遍认为,仿制药一旦上市,将打破原研药垄断的格局,加速进口药品替代,上游大型药企集中度大幅提升,话语权随之上升,同质化、低水平的竞争将彻底终结,给予了扬子江药业等国内制药企业“弯道超车”,加速追赶国际巨头的绝佳机会。

yang6

市值1.38万亿元,2016年度营业收入3344亿元,研发投入496亿元,这是国际巨头辉瑞的主要指标,与此相比,国内制药企业发展的空间还相当广阔。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需要企业牢牢抓住中药现代化和仿制药替代两大历史机遇,秉持工匠精神、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夺取产业链的高端部分,推动我国由医药制造大国向医药创新强国转变。(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邓侃)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