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议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社客户端2018年03月10日10:14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崔明明 赵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相关话题展开讨论,认为应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破解要素下乡障碍,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促进城乡发展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郴州市把全市域作为整体统筹考虑,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做大做强城市区域,协调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推进以城带乡,形成布局合理、梯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统筹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要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产业融合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刘志仁说,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农村金融信贷创新,鼓励支持城市资本下乡种地或经营电商、旅游等富农产业。

实施惠及亿万农民的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目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投入保障政策体系还不健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合联)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体制机制尚未完善,无法支撑产业、商贸、信用、环境四大服务体系,金融服务支持需进一步加强。他建议,探索建立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的众筹引领、合作投资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农合联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三大功能,解决投放“三农”贷款市场主体不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张雨东则从强化城乡人才流动的制度性供给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政府应关注本土返乡人才的社会经济价值,及时出台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户籍、社保等城乡一体化相关制度的改革力度,实现医疗、养老、失业、住房公积金等“户随人转”。探索试点土地流转、宅基地、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等领域允许“新乡贤”有偿准入的机制,构建更好分享农村发展成果的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兵认为,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根本原因在于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格局尚未形成。他建议把湖北省提出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真正让城镇生产要素流向农村、现代经济理念引导农业、市民生活方式影响农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刘志仁还建议,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让城乡共享公共服务。他表示,应大力完善农村公路网、通讯网、水利网、能源网,特别是解决自然村出行“最后一百米”问题,让外面的人进得来,村里的人出得去。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加大教育、医疗、文化、公交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力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