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 香港经济在新时代再启新征程——访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3月26日17:44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张欢)2018年对于香港蕴含着多重要义,这一年香港经济基于去年的增势,前景继续向好;这一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香港会持续在中国全方位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挥双赢效应;这一年香港将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捕捉经济多元发展的新机遇,开启新征程。

微信图片_20180326161902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记者专访 新华社记者王玺摄

正如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所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策略,为香港带来巨大机遇。未来,香港仍然拥有竞争力,以自身独特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并把握契机推动经济再上台阶。

以积极理念开创发展新局面

“本届政府开局平稳、社会气氛平和,所以政府想抓紧争回失去的时间,松一松绑可以使一些经济发展措施、利民措施尽早实施。”陈茂波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如是说。

他以倾向积极的财政理念,务求为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在本届政府的首份财政预算案中,陈茂波打破了香港每年公共开支不能超越本地生产总值20%的财政预算惯例,提出在2018年至2022年,每年以超过21%的公共开支比例,为未来投资、为市民纾困。

“我很赞同行政长官提出的新一届政府的理财新哲学,即在公共财政稳健的前提下,采取前瞻性与策略性的理财方针。”陈茂波说。

他表示,去年香港经济在内外部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创立了6年增长新高、20年失业率新低,这个理想的发展态势延续至今年。不过作为小型的开放经济体,香港经济容易受到外围风险的冲击,内部也面临一些长期性挑战,例如,缺乏经济新增长点、部分行业人才短缺、土地供应较少、人口高龄化、医疗和教育资源不足。

所以,财政司的职责既需要回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诉求,也需要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建设稳固的基础。

在财政预算案中,陈茂波正在秉持积极的破格思维,力求将财政资源用得其所和用得及时。预算案既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进步,也支持创新科技突围,旨在为香港创富和吸引人才,让青年人拥有更多优质就业选择;既落实短期纾困措施,也提出税收减让政策,以便让多阶层市民分享发展成果;既投资基建和着力解除土地房屋桎梏,也致力提升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应水平,以期为未来发展早占先机。

陈茂波指出,预算案不是一组组冰冷的数字,它是政府价值观的体现。政府必须目光远大,积极创建发展和环境的容量,才能不断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提及拓展发展容量,曾任政府发展局局长的陈茂波,一直致力打破存在许久的香港土地供应困局。日前他启动了彰显政府增加土地供应决心的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可以提供住宅、带来社区环境和配套设施的集中高效改善,还可以造就商业机遇和就业岗位,让市民既“安居”又“乐业”。陈茂波表示,这是香港在临近的15年填海造地大幅缩减后的一次再出发,此后特区政府会继续不懈地拓展土地。

“五年之中我的工作有三大目标: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投资未来以令香港更加宜居宜业;建设关爱共享的社会。”陈茂波谈到,希望政府通过不断突破发展障碍,可以让市民在高收入状况下拥有高质量生活,让社会氛围更乐观和朝气蓬勃。

微信图片_20180326161833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接受记者专访  新华社记者王玺摄

国家助力香港发挥独特优势

关于香港与内地的关系部分人有两种担忧:两地经济合作日益紧密,香港经济是否会失去自主性和国际化优势;伴随国家经济崛起和走向国际,以及内地一些窗口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香港的优势是否会被替代?

对此,陈茂波认为,香港经济的发展,始终与国家蓝图和策略紧密交织。

在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的2018年,陈茂波以“改革开放”这条主线阐释了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互惠的关系。

1978年港商率先响应改革开放的政策,将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营销网络带进内地,香港的制造业也乘势北移;其后,内地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对专业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促使香港经济转向服务型结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家在金融范畴上也与国际逐步接轨,香港凭借国际化优势成为了内地和国际交汇投融资的主要平台;在最近十年,香港进一步成为内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方面巩固了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助力国家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推进金融领域双向开放。

“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每个阶段都扮演着独特角色,既从中助力,也趁势转型。可见国家不断壮大,是香港经济进步的强大动力。”陈茂波说。

他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对世界举足轻重,也是香港持续繁荣的关键,在这其中,香港的角色不会淡化。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的港澳专章中已经明确:支持香港发挥独特优势,巩固及提升其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中心地位;强化其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推动各项服务向高增值方向发展;支持香港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香港既拥有国际竞争对手不可及的国家政策支持和人脉联系;也拥有内地城市不可比拟的国际化、法制和人文优势,所以‘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基石。未来,香港像过去一样保持灵活走位,就可以一如既往以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并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继续繁荣精彩。”陈茂波说。

在新时代机遇开启新征程

“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是中共十九大报告和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共同强调的政策方向。

陈茂波表示,“国家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加上世界经济复苏回暖,为香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外在环境,只要善于把握机遇,香港一定可以乘势起飞。”

他认为,香港在中长期为经济开拓空间,应该锁定“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便利营商三个关键,这也是面对反全球化情绪,香港扩围发展腹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之举。

陈茂波谈到,香港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绝非空谈,沿线地区对基础设施、高端生产型服务、资金的庞大需求即是机遇。

香港的专业人才可以提供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支援、设计、建造、管理营运等多元化服务。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可以吸引与基建相关的投融资,吸引企业在此设立财资中心。香港也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丰富的离岸人民币服务。香港还在积极与有基建投资和建设经验的央企、国企合作,将更多的香港资金和专业人才带进“一带一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香港的机遇将更为直接和短中期可见,重点有三个:双市场、创新科技产业、土地资源。”陈茂波说。

大湾区可以为香港的优势行业提供广阔市场,香港也可以与内地企业协力开拓国际市场。大湾区的龙头创科企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的城市,能够与香港互补,成就一个贯通产业上中下游和汇聚人才、科研机构、企业的国际创科中心。此外,大湾区的发展空间和土地资源丰富,随着多项交通基建开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在今年出台,湾区内的要素流通、税务安排等将逐步打破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限制,香港人就可以更便捷地在区内营商、就业、学习和生活。

“香港还是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加强与多个经济体的区域合作,将使香港收获更多商机。”陈茂波谈到,面对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本届政府会拆墙松绑,创造有利营商的环境。

目前香港已经签订了6份自由贸易协定,缔结了20份投资协定,与近40个税务管辖区签订了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这些工作,不仅有利港商,也可以便利更多企业将香港作为基地到海外投资。香港还在积极铺展更为广阔的贸易投资和税务协定的网络,以此强化国际贸易及投资枢纽的竞争力。

陈茂波表示,对不少人而言,回归祖国的20年是香港的黄金20年,面对未来,他深信香港仍然非常有竞争力。(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