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智能制造发展呈现新特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5月19日19:39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沈璇 吴琼)19日,《2017-2018中国智能制造年度发展报告》在常州发布,年报深入研究了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环境、战略定位、技术进步与行业前景,并对重点城市近一年的智能制造布局进行追踪分析。

年报显示,2017年以来,常州正围绕“中国制造2025”加速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2017年8月,常州市出台《常州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三年实施方案》,明确了通过2017-2019三年,围绕常州市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这一战略目标,从突破重点领域发展高端产业等六个方面先行先试,推动常州工业向中高端迈进,探索并形成可复制经验。

2017年9月,常州市经信委发布年度智能制造推进计划,明确到2017年底,全市累计创建100个市级智能车间(工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制造装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7%左右,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55%,关键管控软件普及率达到53%,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30%。全年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及生产线6个以上,市级首台(套)50个。

年报认为,常州智能制造发展呈现五大特征。

一是凭借工业明星城市“强硬件”基础,发力智造“软件”端。常州以实业立身,是我国轨道交通、输变电、光伏、农机、工程机械、纺机、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的重要生产基地。2017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超51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100多只工业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承担的工信部工业强基项目达到10个。

近年来,基于工业明星城市的“硬基础”,常州陆续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千企上云”等工程,引进培育了北自所、数码大方、航天云网等一批智能制造服务商,大力推进智能产业化和产业智能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具备发展智能制造的企业比例为9.8%,大幅高于全国平均(5.1%)。通过网络协作,企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在线、协同设计与制造的比例已经达到30%左右,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个,省级认定的示范智能车间43家。

二是基于智能制造生态圈,积极引入国家级高端平台。常州积极与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展开合作,依托钟楼区和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合力打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创新示范应用基地。2017年3月,常州落户了我国唯一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体验验证平台,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检测认证、产品体验推广、高端人才引进、标准制定、国际合作等提供服务。

三是率先布局工业云平台,助力打造工业企业发展新形态。2017年4月,常州科教城与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常州智能制造工业云平台。5月,常州智能制造工业云正式启动,该平台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企业生产组织、资源配置、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的优化集成作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研发设计、生产管控、供应链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渗透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工业企业发展新形态。

四是关注并积极培育智能制造人才。围绕建设“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的目标,常州从政策激励、示范引领、合作培育、多元评价等方面入手,积极助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17年6月,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武进国家高新区、江苏宇邦工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的“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正式启用。培训中心借鉴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助力培养工匠人才,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五是结合“智造”实践,定标准,占高点。2017年6月,由常州市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常州智能制造推广联盟、机械总院江苏分院、北自所(常州)、信息学院、中车戚机、博凌信息等6家单位共同编制和报送的“常州市智能车间建设评价规范”被列为江苏省49个2017年度团体标准试点项目之一,这是江苏首个智能车间通用评价标准。

2017年7月,常州市计量所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室通过国家资质认定评审,成为全国计量系统首家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测试实验室。目前,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室已经具备工业机器人整机性能14个相关参数的检测能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