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新区智能制造创新集聚模式激活发展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7月20日15:39分类:区域经济

智能制造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路径,也是湖南省由“制造大省”向“智造大省”转变的核心要务。近年来,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的湖南湘江新区充分发挥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以构建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和创新创意中心核心区为目标,着力推进智能制造的集聚发展。

基础扎实 新区智能制造亮点频出

目前,湘江新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中的工程机械、检验检测行业集聚初步显现。形成以中联重科、三一起重机为龙头,以奥盛特重工、凯瑞重工、清河重工、中京机械、飞翼股份为支撑,以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为主要布局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以岳麓科技产业园为聚集地的以英国天祥集团、清华博奥、中汽检测、中大建设工程检测等国内外知名检验检测企业聚集的检验检测产业集群。

image003

图为中国经济信息社湘江新区智能制造课题组赴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调研 凌炼摄

“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制造发展得最好。基本上,国家现在推广的几种智能制造模式在湘江新区都能找到代表。包括以长高集团为代表的离散型制造、以威盛电子为代表的用智能化模式生产智能产品、以湖南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加加食品集团为代表的流程型智能制造、以梦洁家纺为代表的网络协同制造和私人订制、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远程运维服务、以华曙高科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湖南省经信委装备工业处调研员冯济武如数家珍似地介绍了湘江新区智能制造领域的典型代表。

新区也以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小镇为基础,积极引进智能制造项目。近年来,新区积极引进了新科电子、东旭光电、健科电子、衡开智能等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其中,亿达智造小镇、新科电子、东旭光电智造园、梦之湾大数据产业园等7个项目是由世界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投资。

与此同时,新区还配套建设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研发创新平台。如建有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湖南省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激光增材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以及成立了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长沙增材制造(3D打印)应用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市级创新平台。

瓶颈仍存 多重因素制约新区智能制造集聚发展

“湘江新区在智能制造和高端产业上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劣势。该产业的开发强度不够,产业的集聚性、针对性和浓缩性不够。”湖南湘江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贺树云指出。

总体来看,湘江新区在工程机械领域之外的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较小,产业链尚不完整,配套产业有待补齐。先进储能材料和3D打印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不够完整,且企业的盈利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传统的工程机械产业也面临着本地配套率低、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很多关键零部件,如发动机、液压件、变矩器,80%以上需要从省外、国外购买。

湘江新区整体经济实力较弱也削弱了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基础。2017年,湘江新区GDP为2208.85亿元,而同期的上海浦东新区GDP达到9651.39亿元,是湘江新区GDP的4.37倍。

行业标准的缺乏也阻碍了智能制造的进一步推广。长高集团走在行业前列,但其产品从数字化设计、工艺仿真及信息集成到生产制造缺乏行业标准,给企业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造成困扰。华曙高科拥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丰富的增材制造经验,但增材制造标准的欠缺还是影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推广和整个产业的发展。

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匮乏也是湘江新区智能制造集聚发展的一大痛点。长高集团反映,企业非常缺乏能组织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基础数据全方位共享及关键智能装备和产品、核心部件研发的相关人才。晟通科技集团也指出,湘江新区留住高端人才的难度很大,人才往往以团队形式流失,给企业的智能化发展造成较大冲击。

此外,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城市处调研员史黎明结合其在各地的调研情况认为,“湖南智能制造的痛点在中试环节,省内中试要拉到深圳去,企业觉得麻烦,就不会愿意来。”湘江新区对外传递了一个重要的需求信息,对国内外优势企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把握的机遇。

创新思维 多渠道多模式助力新区智能制造快速集聚

基于湘江新区已有的制造业基础、各级各类型平台和各试点示范企业的经验探索,应优化存量、加速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创造增量、不断以优势企业和领先技术争取国家层面的试点示范,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带动和引领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国家层面的政策还没突破试点示范,湘江新区可以通过‘试点示范+推广普及’的模式实现智能制造集聚发展。”冯济武指出。

史黎明说,“江苏、浙江的创新走在湖南前面,产业本身也比湖南丰富,但他们还在大力引进新的项目、培育新的产业。例如,江苏的产业技术研究院,政府每年出资4个亿;浙江则引进了清华的长三角研究院,着力研究柔性电子。湖南还是要通过大手笔地引进项目,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湖北武汉有硅谷,硅谷在项目的研发和孵化上比湖南做得好。孵化其实也是有层次性的,也就是一项技术研发出来后,可能要经过一次孵化、二次孵化等多次孵化最后才能达产。那么,湘江新区能否结合实际,打造自己的‘研发+孵化应用’特色,促进智能制造的集聚?”湖南省政府参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原党委书记、行长王一兵建议道。

湖南省社科院原院长朱有志认为,湘江新区智能制造的集聚发展也可以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他说,“湖南有哪些产业在智能制造中是最强的?这是已经有的基础。这当中我们就有一批湖南的智能制造专家,这些是可以打包的。那么,智能制造的集聚,是不是可以‘进能人、配高人’,考虑‘强人+众人呼应’的模式?”(凌炼)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