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江西小蓝园区一民企何以引日本制造业巨头关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8月16日15:48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 崔璐)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又被称为装备制造业中的“工业母机”。某种程度上,高端数控机床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在江西南昌,一家研发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因其机床表现出色,引起日本制造业巨头的关注。

江西机床出人意料 获世界制造业巨头点赞

近日,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日本发那科公司伺服研究所所长谷口满幸一行七人不辞辛苦来到佳时特,希望双方进行技术交流。

发那科,公司市值约500亿美元,是世界最大的数控系统制造商,在日本的上市公司中,发那科的企业文化堪称神秘,与外界保持有限的往来,其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交流也仅限于官方财报。

而提及此次发那科为何主动来访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江西本土企业,不得不说起数月前的一次测试。

众所周知,高端制造业对于机床的精密度要求颇高,为此,不少世界顶级品牌将具有多种技术参数的试切件作为测试,以筛选出符合自身要求的机床。发那科以奔驰试切件作为测试时,发现中国佳时特S系列直线电机数控机床竟然达到94分,距离满分仅差6分。大大超出此前行业内对于中国机床精度测试的分数。怀着对佳时特的些许怀疑和不可思议,发那科主动联系佳时特,希望能够拜访该公司。

在座谈会上,日方认真聆听佳时特董事长刘华的讲述,频频点头,并不时发出“excellent”的赞叹声。在佳时特的生产车间里,发那科一行人对于在常温下,佳时特的机床能够表现出的出色精度表示钦佩。

据刘华介绍,目前,佳时特高精高速数控机床的精度已达到0.002mm。其精度已经满足了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医学等军工及民用领域。在与进口机床的一次PK中,佳时特加工的某航天领域的零部件在精度及光洁度方面完胜美国哈挺数控车床、德国德玛吉加工中心等进口品牌。自去年s系列机床攻克技术难关后,目前,佳时特的机床凭借着其稳定的高精高速性能及高性价比,成为不少国内军工企业及知名民用企业的机床供应商,甚至成为唯一国内机床供应商。

刘华说:“打造国内高精高速机床意义非凡,长期以来,我国在该领域被重重封锁和壁垒包围,佳时特能在民用或军工领域为‘中国制造2025’做出一份贡献,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骄傲。”

小企业有大梦想 做好强基工程助力2025

先做高度,才有宽度。成立于2004年的江西佳时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历经十几年风雨,发展至今成为集军工及智能化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企业产品研发的过程中,佳时特始终遵循行业发展规律,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谋求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早些年自动线的研发过程中,佳时特发现自动化生产线关键必须提升数控机床自身的精度、可靠性、效率。“只有做好机床,智能化制造才更有价值。‘中国制造2025’才有资可谈。”刘华说。

一直以来,工业基础能力不强,制约着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成为制造业强国建设的瓶颈。在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当中,工业强基是核心任务,大力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的“强基工程”,才有可能实现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目标。

以数控机床为例,我国机床产业规模虽然位居世界首位,却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多项挑战。目前,我国处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技术起步阶段向成熟阶段迈进,现阶段大部分的数控机床初步具备智能化功能,但自主生产的数控机床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数控机床主要依靠进口。

同时,数控机床作为国防军工的战略装备,是各种武器装备重要的制造手段,是国防军工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有的放矢,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佳时特从2015年开始将研制高速高精密数控机床作为主攻方向。在自身和所在园区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小蓝)的合力下,2015年,佳时特与华中科技大学段正澄院士合作筹建了院士工作站,2016年,佳时特成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为企业自动化生产线及高端数控机床制造储备技术力量。

如今,佳时特已形成由包括院士、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博士等在内的60余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并与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建立了人才战略合作,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输送新鲜血液。

涉险滩 闯难关 为制造强国贡献江西智慧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乏少数,但真正下决心、沉下心去实践则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科研意味着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伴随着无法预测的风险。

研发高精高速机床是个烧钱的活儿,用来试验的零件、设备等价值不菲,实验中一旦出现失误,碰坏一个机头可能就价值几十万元。刘华的妻子李莉说:“最惨的时候,家里的房产都做了抵押,真是叫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为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小蓝园区及当地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通过申请财园信贷通、引入创东方基金等途径,以解其燃眉之急。据小蓝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为该企业下一步实现量产将继续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研发高精高速机床同样是份技术活儿,即便是花千万元买回来国外先进机床,也无法参透模仿其中的设计、调试、装配等秘密。

记者在佳时特厂区的角落里,看到几台报废的机床。佳时特营销中心副总经理胡国文说,“这些都是之前做实验留下的,科研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从设计、安装、调试、自检、打样,每一个环节都是千百遍的重复。核心技术有时甚至体现在拧一个螺丝的力量是多少牛顿,而这些别人是不会告诉你的。”

幸而佳时特团队是一群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甘愿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冒别人不愿冒的风险的团队。

“为实现高精度,我们宁可延长整个生产流程。比如说,安装控制机床几何精度的线轨时,别的厂半个小时就装好了,我们要花一天的时间。”刘华说。

在佳时特厂房的墙壁上,有一句引人注目的标语:“要么强大,要么回家”。在这种奋发向上、精益求精的企业氛围中,佳时特涌现出一批技术攻关先进。董事长刘华奋战在科研一线,技工陈志华总结出实现更高精度的陈志华装配法,科研人员谢衍历时3个月,十易版本,研发控制软件。

敢为人先,辛苦虽甜。在夜以继日、不分昼夜的努力下,攻关小组花了3年时间,研发出了精度高达0.002mm的高精高速机床,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以佳时特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一是当中国企业的产品从低端升级到中高端的时候,很难找到买家。因为有些客户不信任国产高端设备或零部件;二是工业基础领域的创新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和积累,不能中断,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支持,这往往不是一个企业所能承受的;三是缺乏技术工人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共同困境。(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