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灵璧:户贷户用促增收脱贫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9月14日15:26分类:区域经济

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为了给贫困户增收脱贫注入金融活水,设立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户还,大力促进信贷资金与产业资源相融合,走出具有灵璧特色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为贫困户“贷”出了脱贫新生活

户贷户用“贷”出脱贫新生活

得益于金融扶贫的户贷户用政策,出身贫困家庭的90后女孩赵雅丽,两年前从灵璧县农村商业银行借了3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购买原料、添置设备、生产扫帚,盘活了村里的传统竹制品加工业。在她的制作大棚内,三个工人正忙着编扎扫帚,捋、修、绑……没几分钟,一把纯手工扫帚就编扎好了。

“有了银行贷款,我把村里的老传统盘活了,现在村里人都靠着双手挣钱过上了好日子。”赵雅丽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人个个有竹编的手艺,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进来,进不了原材料,加工厂运转不起来。”

大庙乡沟涯村是赵雅丽的家乡,这里有编制竹制品手艺的传统,去年底之前,还是个贫困村。针对沟涯村有编制竹制品手艺的优势,但不少困难群众缺乏发展资金的情况,该村干部主动帮助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现已有19户贫困户利用贷款作为启动资金从事竹制品加工,不少已实现了增收脱贫。

今年初,赵雅丽牵头成立一家竹枝加工专业合作社,对接电商平台打开销路,并带动当地18户贫困户就业,现在一年有近2万元的收入。

在灵璧,多地探索“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方式。“今年全村123户贫困户享受产业扶贫政策,其中70户办理了小额信贷。”娄庄镇姚山村第一书记戴安君说,去年以来,该村共实施小额信贷74户308万元,扶持贫困户开展西瓜、中草药等种养殖业发展。在金融、产业等扶贫政策作用下,该村去年已出列。

据灵璧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唐锐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1680户5.38亿元,有力支撑产业扶贫发展,促进持续稳定脱贫。全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94986人,下降到去年底的29011人。

截至目前,灵璧全县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1680户、5.38亿元,户贷户用比率达76.12%。

“一自两合”促产资融合

为促进户贷户用落到产业发展的实处,灵璧县探索出户贷户用自我发展、合伙发展、社管合作发展等三种发展途径,走出了一条具有灵璧特色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

66岁的大路乡大路村贫困户张久持,之前在葡萄种植园打工,去年4月从银行贷款4万元,利用打工学到的种植技术,承包3个大棚种上了900株葡萄。他告诉记者,去年净利润有2万元,今年估计能挣3万元。

大路村党总支书记张建持说,该村依托交通区位和土壤优势,使用扶贫资金196万元建设扶贫大棚140座,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接受技术培训。同时鼓励他们申请扶贫小额信贷,承包大棚自我发展,并免除棚租费。

记者了解到,灵璧发挥传统优势,促进贫困户户贷户用自我发展。从土地家庭承包制现实基础出发,立足当地传统资源和优势,从有劳动力和发展基础的贫困户入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鼓励和支持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户贷户用,发展特色种养等产业,实现自我发展、增收脱贫。

“我懂技术,早就想自己种了,以前可不就是没钱啊!”望着一株株结满果子的葡萄树,张久持用手擦擦脸上的汗珠,笑得合不拢嘴。“感谢政府给我这个老头子办了贷款,还免除了棚租费,没想到我一把年纪还过上了新生活。”

目前,灵璧全县贷款贫困户累计选择产业项目1.48万个,其中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模式项目6015个,投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2.77亿元,占比51.5%。

灵璧还积极穿针引线,促进贫困户户贷户用合伙发展。针对贫困户自我发展产业“项目选择难”“经营管理难”“市场销售难”和“怕亏本折钱”等问题,灵璧充分发挥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联系人的作用,引导和帮助贫困户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生产、代种代养、租赁、托管等方式,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信心,获得技术支持、生产服务和市场“通道”。

在灵璧县冯庙镇,通过政府引荐,引导贫困户与绿康缘蛋鸡养殖合作社签订协议,建立订单生产关系,兜底保障贫困户收益。据合作社总经理朱士宇介绍,该合作社已带动31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从事蛋鸡养殖,养殖规模达5万只,每只蛋鸡年均利润11元左右,户均年增收1.7万元。

此外,灵璧还支持抱团取暖,探索贫困户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赵雅丽牵头成立的竹枝加工专业合作社采用的便是这种模式。

“贷款贫困户‘单打独斗’发展产业面临的原料采购成本高、生产经营管理难、销售利润流失大等问题,我们则根据信贷资金流向和地缘关系,梳理相同产业,以‘合并同类项’的方式鼓励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社或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模式,开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销售。”灵璧县扶贫局局长唐锐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共有1320贫困户通过户贷户用社管合作发展获益。

“灵璧户贷户用的经验,是把金融扶贫真正运用到贫困户发展产业上。”灵璧县委书记刘博夫说,金融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产业是金融介入的有效载体,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变“输血”为“造血”,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村级金融扶贫服务室打通户贷户用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好银行“不敢贷”、群众“不愿贷”的问题,以保障扶贫小额信贷户贷户用的顺利发放和精准使用,灵璧县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新机制,设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站,并设计研发了产业链式金融扶贫科技体系,打通了金融扶贫户贷户用的最后一公里。

灵璧县大路乡陈场村金融扶贫服务站的柜台上有三台电脑,每台屏幕上显示着“金融扶贫系统数据概览”,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实时观测累计灵璧县金融扶贫贷款金额、新增贷款信息、评级贫困户贷款数据分析以及农户贷款产业去向分布等指数,还能提醒关注近期贷款到期需要还款的贫困户。这套集金融服务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产业支撑体系为一体的金扶扶贫数据集成系统,形成了产业链式金融扶贫科技体系。

根据产业链式金融扶贫科技体系中的信用评价体系,灵璧对贫困户实行“631”授信法(即贫困户诚信度占比60%、家庭劳动力占比30%、家庭纯收入占比10%),降低贷款门槛。并创新服务方式,吸收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参与,成立评贷委员会,为贫困户评级授信。继而通过村级金融扶贫服务室,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项目并精准使用贷款。

截至目前,灵璧已设立1个县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20个乡级金融扶贫服务站、308个村级金融扶贫服务室。灵璧县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李良发告诉记者,村级金融扶贫服务室的成立,打通了金融扶贫户贷户用最后一公里,有力解决了银行“人手”不足和“网点”不足的问题,提高了信贷投放率,确保群众“只跑一次腿、两天拿到钱”。

“通过金融扶贫服务站的产业链式金融扶贫科技体系,强化扶贫小额信贷过程管控,通过优化流程,减少申报材料,缩短办贷时间,提高放贷速度,以组织建设助推金融扶贫提速增效。”李良发说,与此同时,建立贷后管理机制,密切关注获贷贫困户生产经营、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综合分析获贷贫困户还款能力,对确因非主观因素不能到期偿还贷款的,运用续贷、展期等方式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

灵璧还着力完善风险保障机制,确保贫困户贷得到款、切实增收。灵璧安排财政资金3656万元,用于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并按1:10比例放大,做到专款专存、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根据贷款投放项目技术需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有效缓解贫困户生产风险问题。(吴慧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山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