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字优先:做特教育园区

《瞭望》新闻周刊2018年10月25日17:06分类:区域经济

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园区,常州科教城以教育起家,前身是全国第一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的高教园区。如今,科教城内有常州大学一所全日制本科学校和五所省属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近10万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达98.5%。

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建设和创建高水平高职教育园区工作,园区集聚整合校所企优质资源,建成集约育人共享平台,首创资源跨界“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和“校•所•企”全方位协同育人新路径,形成了“政府主导、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区域高职教育常州模式。

“富强靠创新,创新靠人才,要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8月,时任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谈到,科教城将更加重视教育工作,更加重视人才工作,大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建设和创建高水平高职教育园区工作,为常州乃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撑。

高质量建设好常州大学

今年4月,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和优客工场联合发布了一份“中国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榜单旨在遴选出促进新技术进步、创新发展,助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学。榜单参照路透社的评价体系,加上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的二级指标,采用各种权威机构的原始数据,从科研能力、创新潜能、学术水平、平台建设四方面的指标来体现高校的创新力。

在这一份业内人士评价“十分权威”的榜单上,江苏省共有17所高校入围全国百强,常州大学位列第95位。

“这是对常州大学近年来综合实力继续攀升的又一次认可。”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奎庆说,常州大学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历经40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

目前,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五年来,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项,授权发明专利1664件,授权发明专利数稳居全国高校前50强。在Nature Index排行榜上目前位列全国内地高校第53位。

作为园区内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学校,常州大学是科教城教育资源的风向标,也是服务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常州大学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把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联合试制和开发新产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服务社会的重点工作。

正如常州市委书记汪泉曾所言,作为扎根常州的地方高校,常州大学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日益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要智库、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为常州改革开放和“强富美高”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作出了重要而突出的贡献。

“我们将一如既往重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支持常州大学提高办学和科研水平、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为常州大学新一轮发展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好服务。”科教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陆金林表示,支持常州大学通过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特聘教授和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等,加快实现从教学型大学向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支持在常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与常州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和成果转化;支持常州大学拓展办学空间,全方位培育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高水平建设好职教园区

常州科教城(高等职业教育园区)是全国第一个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著特色的高教园区,由江苏省教育厅和常州市政府共同建设,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朴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