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推动光伏企业更好“走出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0月26日11:02分类:产业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徐曼)今年6月以来,受光伏“531”新政影响,国内市场规模缩减,光伏骨干企业纷纷向海外寻求发展契机,行业内掀起新一轮“走出去”热潮。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也遇到了一些政策、文化、融资等方面的问题,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光伏行业应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成本下降,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大对投资目的国的研究,加快推动国内企业合作、抱团“走出去”。

这是记者从10月25日于北京举行的“2018年中国光伏海外投资发展论坛”上获悉的。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介绍:“在制造端,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强力驱动,我国光伏产业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世界占比稳步提升。截至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已连续7年全球第一,组件产量已连续11年全球第一。在应用端,到2017年,我国已连续第5年光伏新增装机世界第一,连续第3年累计装机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占据全球的54.8%、87.2%、69%和71.1%。2017年中国大陆进入全球产量前10名的光伏制造企业数量,多晶硅有6家,硅片有10家,电池片有8家,组件有8家,且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的企业均在中国。”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成本的快速下降,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先进水平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且在产业化方面具有优质、低价竞争优势的产业。然而,近年来,欧美先后多次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调查等贸易保护措施,导致我国出口欧美市场的光伏产品呈现断崖式下跌,产业受到很大冲击。

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倒逼之下,我国光伏企业为摆脱困境,纷纷开始“走出去”,通过新建、改建、并购等方式在海外投资建厂。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超过20家企业进行了全球化的产能布局,其业务范围覆盖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逆变器以及光伏玻璃、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等原辅材料各个环节,其中,电池片的海外产能已经超过8.6GW,组件的海外产能已经超过12GW。今年以来,海外电站投资、EPC业务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

近年来,随着度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光伏发电相对于其他能源的竞争优势逐步显现,逐渐成为全球新增电源装机的主力军;同时,随着能源革命的逐步深入,光伏市场扩大的趋势将进一步延续,光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无疑将有广阔的空间。然而,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推动我国光伏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仍需深入研究并着力解决多方面的问题。

彭博新能源财经分析师刘雨菁认为,从全球市场来看,光伏供过于求的趋势一直存在,一线厂商为提高市场份额仍在进一步扩产,海外市场竞争加剧不可避免。推动光伏企业“走出去”,首先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其次对技术和跨技术要有更多的了解,三是是要多了解电力市场。

结合其海外拓展的实践经验,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海外项目副总裁唐毅表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成本的控制,二是信息不对称,三是国际化的团队管理。这三个方面做好了,将有效加快我国光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联盛新能源集团CEO郝鹏表示:“海外还存在法律、融资等门槛,光伏企业'走出去’,还应加大对当地情况的了解,要对当地市场作深入研究,同时做好本地化团队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监事长、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广彬说:“所谓全球化,要做到产品、销售和管理三个方面的全球化。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产品的全球化,但销售和管理还没有完全做到。我国光伏企业仍需在这些方面进一步提高全球化视野,加大全球化布局。”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