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借鉴国际经验推进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2月17日14:47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蒲世勇 付志伟)近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保尔森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承办的长江流域借鉴国际经验推进环境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湖北省十堰市绿道会展中心举行。

本次研讨会是双方共同设立的“长江流域借鉴国际经验推进环境保护项目”的重要内容,旨在交流国际流域污染治理经验,并探讨水土污染共治的典型案例等。

图为研讨会嘉宾参观郧阳水土共治展示沙盘

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原会长朱保成在致辞中说,长江大保护的难点在于面源污染治理,突出问题在于单打独斗。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水土气治理,相辅相成,其中土是最重要一环,应该建立水土气源头治理的联动机制。面源污染治理的突破点在于农业生态转型,难点在于利益链条问题打不破。流域治理应朝着涵养型生态农业发展,向质量要效益,为环境要溢价,要建立全产业链条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源头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

莫争春博士介绍了保尔森基金会今年在国际流域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推动流域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可以借鉴的八点国际经验,包括: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依据科学与数据制定决策;设定清晰、可量化的治理目标;施行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创新市场机制;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鼓励公众参与和建立利益共同体;树立长期攻坚、久久为功的思想。上述八点经验,是保尔森基金会根据国内流域污染治理现状,在研究美国密西西比河、欧洲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及美加五大湖、美国切萨皮克湾等三河一湖一湾区最近几十年的污染治理实践经验基础上梳理形成的。

会上,十堰市郧阳区委书记孙道军重点分享了郧阳借鉴国际经验,从2014年开始,大胆探索实施水土共治、建设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的政策出台心路和体会。他说,郧阳区从“共”着手,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市场、农民等各方的积极性,解决政府引导力、科技驱动力、市场拉动力问题,“环农共举、政社共参、以土为本、水土共治、平台共建、利益共享”,逐渐形成一种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相融合的“水土共治”模式,走出一条“好水、好田、好产品、好收益”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环境科学院首席专家、水土共治协同创新工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席北斗,在课题组深入调研基础上,对郧阳水土共治技术模型、经济模型进行了系统评价。他认为,这种以土为本的水土共治模式,一举解决了畜禽粪便入水氮消减,化肥利用率提高和土壤氮承载能力增加带来的入水氮消减,水环境治理成本显著降低,生态服务价值持续提升,土壤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提升,农民通过优质优价增加收入。郧阳树立环农一体思想,以发展环水有机农业为突破点,以面源污染治理难题为切入点,用优质农产品反向拉动废物利用,构建的水土共治技术模型、经济模型对汉江流域复制推广具有现实意义。

研讨会上,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黄竞仪还宣读了“优农基金倡议”。为了凝聚社会力量,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计划发起“优农基金”,首批资金将用于郧阳,支持农业企业和农民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土壤改良等农业碳汇项目的实施,资助标准体系建设、土壤改良补贴、农民培训、环境大数据监测等。

会后,在湖北绿道环水有机农业服务中心,与会领导和专家们详细听取了湖北绿道农业有限公司环水有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汇报,观摩了郧阳水土共治大数据指挥中心、水土共治科普展厅、新农人习学堂。

据悉,当日,共有来自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市发展改革委,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生态环境部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优质农产品协会等研究机构,瑞尔保护协会、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十堰市及汉水周边十余个县市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