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揭晓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2月27日18:23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全球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熟运行,航运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国际豪华邮轮市场管理逐步完善,并向全产业链发展迈进;绿色、协同、共荣的长三角港口群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助力……2018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绩斐然,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近期,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了“2018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十大事件”。

1、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竣工验收,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2018年12月25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码头靠泊能力核定为15万吨级。自2017年底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自动化码头试运行以来,码头生产管理系统、航线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产能逐步释放。目前已实现成熟运作,码头昼夜最高吞吐量达到14451标准箱,全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超过200万标准箱。随着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成功试运行,上海港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将再创新高。

2、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发布,上海跃居第四。

在2018年7月发布的“2018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新加坡、香港、伦敦位列全球国际航运中心前三甲,上海排名提升一位至第四。

2014年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首次发布时,上海位列第七位。得益于快速发展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航运服务体系,以及区域航运协同发展效应,上海的排名不断提升。

上海于2018年6月24日发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冲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目标。

3、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开工,长江口大型邮轮和大型集装箱船舶“超宽交会”常态化运行,长江咽喉要道能力将大幅提升。

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将于2018年末开工。项目完成后,将满足5000吨级船舶满载乘潮双向通航,兼顾1-2万吨级船舶减载乘潮通航和大型空载船舶下行乘潮通航,大大缓解北槽深水航道通航压力。

2018年12月1日起,长江口深水航道大型邮轮和大型集装箱船舶“超宽交会”由试运行转为常态化运行。此后,总宽度大于80米但不超过90米的大型邮轮与大型集装箱船,可进行双向交会,对提升长江黄金水道通航效率,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邮轮母港建设意义重大。

4、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交通运输部联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发布《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将在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中发挥龙头作用。作为推动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机构,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吸纳安徽省作为成员单位。通过落实《关于协同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发展六大行动方案》,长三角地区将协同推进港航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协同战略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好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5、航运人许立荣、包起帆入选“改革先锋”100人。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许立荣,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包起帆入选“改革先锋”100人。

改革开放40年来,以许立荣、包起帆为代表的航运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有力推动了中国外贸运输改革,着力打造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物流通道,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桥梁,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6、豪华邮轮建造实质性启动,邮轮船票试点成功,通关效率达一流水平。

2018年11月,中船集团与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共同宣布合作设计建造“2+4”艘13.3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第一艘计划2023年9月30日交付,第二艘初步计划2024年12月交付。这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促进上海邮轮全产业链发展的重要一步。

2018年,上海全面启动邮轮船票试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望在全国推广。邮轮船票试点的实施,重构了邮轮分销渠道,保障了游客权益,将引导和规范邮轮市场健康发展。同时,随着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后续工程进入试运行,上海邮轮码头进入四船同靠时代。通过技术、监管模式和流程创新,邮轮通关效率不断提升。

7、第十四届“中国航海日”主题活动在上海举办。

时隔12年,中国航海日活动主会场再次回到上海,第十四届中国航海日活动在上海举行,主题是“航海新时代,丝路再出发”。   

上海主会场举行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合作会议等6个专题论坛。通过举办“舰船开放日”“船艇巡游”“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共绘航海梦”和“当代航海精神”微视频大赛等活动,促进航海文化传播。同期,还举办了为期约20天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果展,生动展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历程。

8、上海航空枢纽服务能级提升,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提速。

2018年10月15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改造完成,国内出港流程实现全自助。上海两大机场先后被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授予便捷出行项目“白金机场”认证。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8-2030年)》发布,明确示范区建设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规划,上海力争将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全国公务机运营基地和低碳绿色发展区。到2030年,示范区将配合虹桥机场与浦东机场共同构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核心竞争力。

9、聚焦“可持续”,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上海市绿色交通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发布,明确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应用鼓励措施,以及绿色机场建设等要求。上海港深化船舶排放控制区工作,10月1日起启动“进入排放控制区使用0.5%低硫油”的管控措施。

7月1日起,上海港国际集装箱设备交接单全面推行电子化。不仅有望每年为企业减少4亿元以上的费用,还能实现24小时报送,提高报关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车辆污染排放。

10、上海市虹口区发布建设北外滩航运品牌“百年老店”,上海航运交易所全力打造“上海航运指数”品牌。

上海市虹口区2018年7月发布《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施意见》。根据《意见》,航运机构云集的虹口北外滩功能区,将加快航运服务高端要素集聚,集聚和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知名航运服务总部企业和功能性机构,将北外滩航运品牌打造成航运业的“百年老店”。

2018年11月2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中国(上海)进口贸易海运指数”,试运行中国沿海金属矿石运价指数和中国沿海粮食运价指数。“上海航运指数”体系不断完善,成为“上海航运服务”品牌建设中的亮点。上海航运交易平台启动,实现线上运费(美元)支付等五大功能,在“互联网+航运”模式下,探索发展航运交易相关的线上服务。(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