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静海区:打造服务型政府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1月24日14:07分类:区域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李亭 孙彤)记者从天津市静海区了解到,该区坚决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同时,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提升群众幸福感。静海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从七个方面重点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过去的一年,静海区闯关口、度关山,抛弃速度情节和换挡焦虑,坚决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为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较劲爬坡。

经济和收入结构更加优化。2018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7.9%,比重达到50%,三产占比首次超过二产。税收收入占比达78.8%,较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

新动能加快成长。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9.6%和16.2%。处置“僵尸企业”621家,盘活闲置楼宇11万平方米,为企业减负16.3亿元。推动工业园区(集聚区)围城问题治理,工业布局加快优化。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设立天津静融科技产业基金,编制高质量产业发展“1+N”规划,制定“静海16条”“科技10条”“制造业5条”等措施,出台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政策,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引进智能制造、装配式建筑、生物医药等高端高新项目78个,华为云计算等8个大项目好项目接踵而至。成功举办“创客中国”智造与再制造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电镀园区建设运营研讨会。

打造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开创新局面。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成功举办了“静沧廊”协同发展论坛,20项合作内容加快实施,综合交通等“六个协同”纵深推进,11个北京优质项目签约落户。

深化“放管服”和“一制三化”等改革,90%以上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扎实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为企业和项目单位解决问题2401件,重点企业上市全面提速。2018年,静海区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总量达6.4万户,经济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

以人为本 提升群众幸福感

2018年,静海区实现新增就业1.4万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机构达到14家,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4%,发放各类保障金1.83亿元,落实各项惠民补贴6.49亿元……一系列举措,使人民生活品质得到新提升。

同时,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智慧平安示范社区5个,新建水气热管网234公里,完成765户农村困难群众危陋住房改造。稳妥处置一批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建设平安静海,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带来新变化。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建设高标准农田5.3万亩,创建国家级示范社5家,累计达11家。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六村”工程,城市自来水管网新接入55个村,客车实现村村通,改造提升18个村照明设施,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中小学14所,新建改造乡村公路130公里,启动60个村生活污水处理场(站)建设,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4740座,创建美丽社区3个、美丽村庄35个。整改并拆除违法违规用地近千亩,铁腕整治“小产权房”,“大棚房”实现清零。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3115家,完成“煤改气”“煤改电”9.5万户、建设企业环境监察辅助系统258家,启动大气环境网格化监管与智慧管控服务项目建设,全区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0%。全面落实河湖(坑)长制,地表水断面达标率达到87.5%。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土壤质量不断改善。成立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补水近1亿立方米。完成造林绿化7.02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28.7%。

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静海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静海区提出,2019年将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融入京津冀,在打造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示范区上取得更大进展。培育互补共赢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子牙经开区、天津健康产业园、静海国际商贸物流园三大承载平台作用,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便捷高效的交通体系,完善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

二是积蓄新动能,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上取得更大进展。进一步落实降本增效政策,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行动计划。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抓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3%以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航空等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新能源储能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扩展。

三是打好攻坚战,在完成攻坚任务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大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力度,规范举债融资机制,积极稳妥处置存量债务,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加大扶贫助困力度,全力推动困难村“村村富”。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持续抓好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实现冬季清洁取暖全覆盖。深化“五控”治理,推进环境监察辅助系统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四是敢于“改换变”,在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上取得更大进展。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专业水平和运营效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化天津静融科技产业基金与海河产业基金合作,引导金融活水更好灌溉民营企业。支持重点园区高质量发展。

五是构建新格局,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取得更大进展。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建国家级农副产品示范基地。实施农技推广项目,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村村通”工程,抓好路灯“村村亮”、教育“村村好”、生态环境“村村美”。

六是抓好“净畅宁”,在提升城市品质上取得更大进展。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实施“大梳理”行动,精准治理环境卫生、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顽疾。强化人防工程监管,规范小区配套公建房管理使用。坚持集约节约绿色利用土地,充分释放城市公共空间。

七是一心为民,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取得更大进展。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等帮扶工作,加强校企联动、深度对接。出台支持“双创”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着力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紧密型医疗联合体,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转型。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