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 监管需补位以避免跑偏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2月19日10:30分类:产业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高少华)作为共享经济代表之一的共享单车近两年在国内经历“过山车”般遭遇,从两三年前的资本热捧、野蛮圈地坠入如今平台倒闭、“僵尸车”怨声载道、押金难退等尴尬处境。资本潮水退去后,共享单车究竟该何去何从?专家认为,共享单车行业接下来或将迎来“大乱大治”,面对共享单车行业存在的诸多乱象和短板,政府部门需要创新监管思路和手段,以良法“善治”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共享单车残酷洗牌 行业进入下半场

共享单车在最近三年多时间里,以其价格低廉、随骑随停的优势,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接驳难题,成为交通出行供给的新兴力量。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超过4亿,日订单量峰值突破3000万单。

作为互联网创业一大风口,共享单车前两年引发资本热捧。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几年间有数十家投资机构,累计向共享单车领域投资总额超过700亿元人民币,业内曾涌现出数十家共享单车平台。据业内人士介绍,2017年行业最狂热时,仅北京市内就投放了约200万辆共享单车,上海市也投放了一百多万辆,一时间自行车占道严重。

而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企业又普遍缺乏清晰盈利模式,大多是在资本驱动下一味“跑马圈地”,亏钱抢占市场份额,经营管理粗放,行业本身又是重资产运营,一旦资本遇冷企业就面临生存危机。于是,过去一年间,小鸣单车破产倒闭;摩拜卖身美团点评并更名为美团单车;曾经投放车辆最多的ofo如今债务缠身……

经过一年多残酷洗牌后,国内共享单车市场几乎已不再有新的品牌进入,行业格局逐渐清晰,美团单车、哈啰、青桔等几家头部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95%。许多平台已不再盲目投放新车,而随着一些品牌的退出,街道上的一些共享单车数量也在逐渐减少。在上海,2017年最高峰时,上海市场共享单车总量超过170万辆,但2018年12月,上海市监管服务平台显示月活跃共享单车数量仅为56万辆。

在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李开逐看来,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下沉市场,共享单车都有很好的发展价值。2018年共享单车行业有太多负面消息,巨额烧钱,甚至被质疑是一个虚假商业模式,行业从山顶跌落谷底。如今,随着行业告别狂热,共享单车有望重新从谷底攀升。

问题犹存,监管不足

如今,随着共享单车行业在2018年加速去泡沫化,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共享单车投放趋于理性,行业加速向规范、精细化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行业仍面临诸多难题待解,一些市场乱象也亟需改进提升。

首先,共享出行行业押金监管安全始终牵动用户敏感神经。2018年ofo被爆出千万级用户押金难退问题,保守估计涉及押金总额超10亿元,用户对押金监管安全忧虑加深。哈啰出行在2018年3月推出信用免押,后续有企业跟进信用免押骑行,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推行。

针对共享单车押金监管安全问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表示,这其实属于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在这方面已有足够的经验,但是仍属监管盲点,可谓有章不循。

其次,动态调控及管理细则缺失。一线城市先后下发了“禁投令”,对共享单车进行“总量控制”,已经投放市场的共享单车继续使用并且名额有效,未投放市场的共享单车被禁止或限制投放。在专家看来,目前一些深陷经营困境的平台坐拥车辆名额,却又无力提供正常服务,又不及时退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市场的良性发展。

再次,破坏、私占车辆,违规停放等行为给市容管理带来负担,也拖累共享单车企业运营及服务效率。2017年2月济南市公安局曾专门下发过《关于严厉打击破坏共享单车运行秩序违法行为》的通告。但国内多数城市交管部门在此方面仍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层面的管理措施和执法依据。

除此之外,不文明收车行为也让共享单车企业叫苦不已。针对部分城市共享单车车多为患、严重挤占城市公共空间的问题,多地政府对市场上超量投放的单车予以清缴,集中堆放。但收车执行细则缺位,部分收车人员在清理搬运过程中缺乏明晰的实操细则和管理规定,以致在堆场的挤压下,很多完好的共享单车被损坏。

建立共享单车共管共治和共享新格局

共享单车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政府监管来做监督和保障。据哈啰出行政府事务总监邓生介绍,当前政策在共享单车管理上的主要思路,一是政府看重总量调控,二是逐步强化押金监管,三是加大数字化监管。共享单车行业要想健康发展,必定是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管理,需要共同建立一种良好局面,以期整个社会能够共享这种出行新方式。

对此,哈啰单车建议,共享单车的出行应该成为公共交通出行的有力补充;路权分配应当考虑正当性,而不是先来后到,要有更为合理的标准;希望国家信用体系建设能够与企业采集到的信用行为数据打通和关联。

一些业内专家表示,由于共享经济的出现,市场经营主体和政府管理这两者关系遇到新的挑战。经营主体要增强模式可持续性,而不是仅仅依赖烧钱来竞争。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创新管理模式,不能用传统思维来管理新技术条件下的社会问题。现在有技术手段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使原来想管而管不了的事情现在能够实现。

还有专家建议,要形成政府、市场和技术三者的合力,要以良法“善治”促进共享经济发展。为此,需要深化共享经济“放管服”改革,健全共享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优化监管模式,引导多方参与治理,强化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等。(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