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成两会热点词汇 代表委员支招技能人才培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3月12日17:16分类:产业经济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邹晨洁 蒋春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拓宽各类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之路,对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效推进新增劳动力就业创业、高质量就业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原因制约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急需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但职业院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工人在城市扎根难、技能人才短缺等问题,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较大影响。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技能人才来源、培养和稳定等因素制约了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传统价值观在源头上抑制了供给。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中国社会自农耕时代形成“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价值判断,因此很少有家庭愿意把子女送进职业院校培养成为工匠。

二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制约了培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机匣加工厂加工中心操作工栗生锐说:“目前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历仅为大专,这是限制技能人才成长的最大困扰。”

詹纯新介绍说,德国的职业教育已经从技能培训上升为职业本科教育,美国、日本的职业教育成为公民终身习惯,教育资源丰富、均衡甚至个性化,能够培养出有实操能力、有理论涵养、自信的劳动者。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规模世界最大,职业院校已达1.17万所,年招生928.24万人,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但职业院校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处于弱势,在教学设计上也以操作型初级技能培训为主。毕业生进入工厂后,获得继续教育机会也不多,自我提升的途径少、难度大。

三是城市高生活成本影响了稳定。欧美的许多历史悠久的企业周边自然形成特色小镇,小镇居民就是企业员工,专业技术在家庭实现代代传承,工匠世家与百年企业互为依托相互成就。加之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托底,技能人才的生活压力小,阶层稳定。而在中国,城市生活成本影响了技能人才的稳定和传承,年轻一代的产业工人正越来越多地远离制造业。

詹纯新举例说:“根据美团发布的数据,美团在线骑手270万人,其中三分之一骑手前一份职业是产业工人。尽管装备制造企业在薪资、福利、生活配套方面付出很多努力,也难以抵消城市购房、教育、医疗等高生活成本对技术工人群体的生存压力。”中联重科在十多个园区均建有单身公寓等配套设施,但相当比例的技工在工作4、5年后选择返乡,中断了技能人才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机修车间车工王尚典说,技术工人入职后,往往以工作强度大、发展空间小、薪资水平低为由而离职的情况比较普遍。

代表委员为职业教育发展支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等诸多措施。一些代表委员表示,这些实招将有效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快培养出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栗生锐表示,今年他带来了“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扩大本科范围并逐步设立研究生学历”等建议,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才选择应用型技术技能岗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利于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招工难’‘就业荒’的情况,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栗生锐说。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郭跃进认为,职业教育不能简单考虑招生问题,更多要站在学生未来发展和国家发展需要的角度考虑,真正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们未来走进社会能受尊重、有地位、被重用。

詹纯新建议,需要在高技能人才供给、培养和稳定方面做文章。一是要从社会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上积极引导,尊重技能人才;二是为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给予政策支持;三是鼓励企业改善技能人才的城市居住条件,为他们提供安居住房并给予政策支持。建议国家充分考虑工业项目用地中扩大技能人才安居所需的配套用地,鼓励制造企业为技能人才建设安居小区,以成本价长期租赁给优秀的技能人才,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