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国家级新区应多方发力适应高质量发展新需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3月30日09:15分类:宏观经济

新华财经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卫婧)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应率先破题。在2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举办的“中经智库每月谈”专题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以重庆两江新区为重点案例,探讨国家级新区如何践行高质量发展。

自1992年设立浦东新区以来,国家级新区从最初的稀缺资源到近几年的多次扩容,已不仅是国家整体区域协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而且成为地方集聚资本带动区域崛起的重要平台。从全国层面看,各新区由于发展阶段、基础不同,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产业竞争力不强、要素集约程度不高、开发建设特色不明显、城市活力不足以及管理体制不畅等问题。特别是当前随着招商引资难度增大,传统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新区发展亟需寻找新的动力和出路。

重庆两江新区是我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的新区,经过近9年的开发建设,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战略地位明显提升。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局长杨云峰介绍说,两江新区用不到重庆市1.5%的面积聚集了全市13%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前列。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两江新区亟待转变成立之初的开发建设理念,重新构建适应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新区发展再上一个台阶。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两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产业基础和企业集聚的优势显著,未来还应从找准战略定位、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干部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力,争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副秘书长操向农认为,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两江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门户窗口,应站在西南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放眼国际来做规划、谋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应利用好跨国公司集聚的优势,推动金融与产业、城市更好地融合,带动提升重庆在国内外的金融地位。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表示,我国近期释放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利好消息。两江新区具有自贸区政策优势,应率先在自贸区探索扩大服务业开放,特别是高端服务业、与制造业相关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此外,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重点下功夫,打造一个公平、法制化、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营商环境。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韦东远建议,两江新区还应注重引进更多创新主体,搭建高质量的创新平台;注重创新孵化,营造最优“双创”环境;探索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推动科技创新与产城融合。同时也要链接全球的创新资源,引进国际化高端创新型人才。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部国内处副处长蒋同明也认为,两江新区应围绕建设“长江上游创新中心”,发挥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的优势,进一步放大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撬动作用。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红建议,两江新区未来发展要避免走同质化发展路线,在部分差异化领域打造特色、树立标杆;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另外,还要积极引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聚集人才。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优树认为,两江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应加强区域的协调协同,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资源,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打造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与会专家认为,只有具备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才能推动高质量的发展。专家建议,新区政府还应注重提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引导和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治理能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需要。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