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速健全防灾减灾机制

经济参考报2019年05月07日09:04分类:产业经济

5月6日,防灾减灾宣传周正式启动。在5月12日我国第11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一系列推进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完善的组合拳正在推进。《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日前,包括应急管理部等多个中央部门、多地政府都在加速完善防灾减灾机制。与此同时,包括制定应急救援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也已列入今年改革任务。

央地加速推进防灾减灾机制改革

记者了解到,当前,包括应急管理部等多个中央部门、多地政府都在加速完善防灾减灾机制。

5月5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会议对稳定安全生产形势、加强汛前检查和隐患排查等作出部署。4月30日,中国气象局召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视频会议,就全力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等作出部署。

近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强应急基础信息管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应急救援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也已列入今年改革任务,改革方案制定工作正在推进中。

地方层面,广东、河北、江西、贵州、湖南等地相继出台防灾减灾相关规划,一方面加强全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强化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灾害管理全过程、多部门的综合协调,以及推进地区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建设。

此外,江西、浙江、深圳等地近期召开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会议,表示针对各自重点领域、重点部位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继续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除政策发力外,近年来部分地区开启巨灾保险试点,即利用现代保险制度转移大灾风险,将事后赔偿转化为事前预算。继深圳2014年试点后,宁波、云南、四川、广东、黑龙江等地也陆续开展巨灾保险试点,上海保险交易所也于近日正式上线多年期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产品。

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今年1月国新办的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方面介绍,针对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基本国情和依然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2019年将着力抓好四项重大任务: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快建设灾害事故防范救援能力体系;全面建设应急管理法律制度体系;大力提升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

2018年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指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我国先后修订了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制修订部门规章近百部、安全生产标准200余项,明确了设区市具有安全生产立法权,出台了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严查严惩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章行为。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30条重大政策措施,重点解决了影响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等突出问题。去年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通过整合优化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强化基础管理、执法监督和行业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国家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建立了部级联席制度的工作机制,其分工、职责更加明确,能够更好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专家建议加快推进机制改革

专家表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期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都要求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传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防灾减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重要的意义。4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厚实的国力后盾和经济基础。社会结构调整成为防灾减灾的强大动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安全是第一要务,提升应急能力增强民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是体现国家发展水平与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在机制构建上不仅需要各级政府主导,也要发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此外,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是成熟社会体制的重要表现,应对气候变化与极端灾害也是各国面对的共同挑战。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应急救援领域央地关系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使得防灾减灾财权事权契约化。在五级政府体系下,明确政府间应急救援事权、界定层级政府间应急救援支出责任、划分层级政府间应急救援财权、匹配层级政府间应急救援财力,对建立应急救援风险预警机制将发挥重要制度性作用。二是层级政府间应急救援事权清晰化,使得防灾减灾的公共事务供给和服务提供的职责一清二楚,做到“是谁的孩子谁抱走”,减少推诿扯皮、无法问责现象发生。三是层级政府间的应急救援支出责任分担多元化。现行体制“中央拿钱做地方的事、地方掏钱干了中央的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弊端必须克服掉。总之,通过界定层级政府应急救援支出责任,真正实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确保整个应急救援体制有效运转。

程晓陶表示,中央此前提出的“三个转变”具有指导意义。一是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二是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三是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其中第三点最为关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差的地区防灾能力通常也不强,需要得到更多关注。此外,防洪能力变强不等于灾害消失,现在很多农户是通过贷款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发生灾害后财产不止归零,还可能变为负数,因此一旦发生所造成的风险较过去更大。”程晓陶建议,未来政府一方面应加强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保险解决相关问题。(记者 孙韶华 向家莹 班娟娟)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