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副总裁姚晓光:如何让孩子学会善用网络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13日17:50分类:产业经济

互联网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随之产生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络沉溺、网络暴力等问题也引起社会和家长担忧。

围绕预防游戏沉迷措施、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等问题,腾讯副总裁、DN.A计划发起人姚晓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

DN.A计划,是腾讯于2018年7月发起的“数字原住民计划”(Digital Natives.Action),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提供网络素养的知识和内容。

“如何让孩子学会善用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姚晓光表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社会多方协同。

他也表示,面对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不要将他们当做一个需时刻监管的对象,而是理解并相信他们,引导孩子培养自主、自控、自我发展的能力。

防沉迷举措已成体系

网络是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孩子开阔视野、愉悦身心、进行社交的重要途径。根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69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93.7%,上网所从事活动排名前五的项目是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聊天和看短视频。

目前,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相关部门和企业已开始行动,身份识别技术、防沉迷系统、家长守护工具等上网机制逐步建立。

据姚晓光介绍,腾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举措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包括了供老师使用的“星星守护”工具,针对13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儿童锁”,逐步推广到44款热门游戏产品的事中管理健康系统和保护未满16岁用户的“16+”试点等。

他以腾讯成长守护平台为例,父母通过该平台可查询、设置孩子的上网时间,截至目前,已经服务超过2000万用户。

激发孩子自主自控能力

如果说防沉迷等措施是从末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培养则是从源头上提升未成年人主动驾驭网络信息及应用的能力。

姚晓光日前于江西泰和四中举办的“DN.A计划&阳光朋辈网络素养课程”启动仪式上介绍,DN.A计划下一阶段工作的核心思路,不是将孩子置于全面的管控之下,而是“赋能”,即帮助孩子全面认识网络,激发其自主、自控、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姚晓光发现,“家庭中的网络素养教育要引起重视,父母的主动学习和身体力行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一个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和构建关系的过程。”

姚晓光提出,家长除了要了解可帮助管理孩子上网时间和内容的工具,更关键的是要理解并相信孩子,“而不是把他们当成一个需要被时时刻刻监管的对象,”他认为,“比起管理来,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树立一个目标。”

他表示,家长还需要有开放的心态。“孩子未来从事的行业,很有可能是现在还不存在的行业。每个孩子都有自主发展的潜能。我们不要试图把孩子变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同时,他也认为,孩子要有自己的目标。姚晓光回忆个人成长的经历,他中学时立下的长期目标——未来要开发游戏软件——指导他更好地利用网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有开发游戏软件的目标就可以不顾眼前的学业。

在泰和四中回答学生提问时,姚晓光提到:“要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有梦想是很好的,但现在不需要立即放下学习去做这件事。现在有很多一流高校会设立游戏相关的互动数字专业。如果你希望游戏设计成为你的事业,你需要先好好学习,才有机会去深造,未来会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乡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看护和指导,其网络素养教育更依赖学校、老师和同龄人。姚晓光表示,DN.A计划与阳光朋辈计划合作的网络素养朋辈课程亦有此考虑,尝试运用同龄人互助的模式,由培训后的小讲师向同辈授课,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上网习惯。 

【延伸阅读】

1.腾讯功能游戏: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姚晓光介绍,腾讯目前有专业团队做功能游戏,作品数量虽不多,但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将来会成为一个体系,让更多用户可通过游戏拓宽和理解新的知识。

他以模拟盲人生活游戏《见》为例,用户可通过这款游戏体验盲人日常生活,“这个游戏让很多人关注到了盲人的不易,让更多人去呼吁和关注提高盲人生活的便利性。”

他表示:“通过游戏可让更多的青少年人发自内心的接受你想传达的理念。我觉得我们发现了一些传播良好价值观的方法。”

2.游戏行业发展趋势:正规化

姚晓光认为,游戏未来会越来越正规化。他同时提到,中国游戏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艺术性和文学性不足等问题,“未来我们要作更国际化的游戏,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

姚晓光介绍道,中国在世界游戏产业中已占重要位置,这为中国文化通过游戏向外传播提供了机会。 (唐朵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朴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