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成分党”崛起 本土品牌祭出“黑科技”破局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24日07:56分类:快讯

新华财经上海5月24日电(记者 胡洁菲)“环游”过太空的植物种子、“下过”深海的活性酵母、能够用于中草药的冻干技术……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24届中国美容博览会传递出信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不少本土美妆品牌除了在零售端发力,还下“血本”勤练科研内功,频频秀出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

来自第24届中国美博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美妆市场规模为3854亿元,过去10年复合增速达到9.5%,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美妆市场。但多个研究机构指出,快速增长的同时,美妆行业“躺着挣钱”的时代已悄然过去。

消费者更“挑”了,是美妆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和机遇。天猫美妆总经理激云表示, 2018年“双十一”期间,活性护肤品占美妆总销量的18%,同比增长150%。与此同时,美妆消费群体中的“成分党”崛起,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越来越关注其具体成分,而非被网红博主“牵着鼻子走”。

近年来,国际一线美妆巨头频频推出“黑科技”产品,力图保持竞争优势。本土化妆品企业同样不甘落后,通过加大科研力度寻求破局。

——砸真金白银,科研先行。作为本土化妆品龙头企业,2018年上海家化正式将自己的研发中心更名为科创中心,并对基础研究、产品研发、安全评估、工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做了优化。年报显示,2018年上海家化研发投入合计约为1.68亿元,研发人员数量达到145位,占到公司总人数的4.14%。

包括上海家化在内,各大本土化妆品品牌都大幅提高了研发占营收的比重。伽蓝集团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为3.5%-4.5%,拥有各种功能性专利42件,外观设计专利97件。上美集团则于近期完成了上海和日本两大科研中心的建立,并正在筹备建立美国科研中心。。

中国美博会常务副主席桑莹说,化妆品品质的背后,是科技的较量。本土化妆品企业要将需求融入研发过程,打造满足甚至引领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得益于巨大的市场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比肩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成为世界化妆品科技的坐标之一。

——“上天”、“入海” 强化品牌特色。在“砸重金”的同时,本土美妆品牌还十分注重通过科研强化品牌特色,打造独特的竞争力。

近年来珀莱雅持续强化其“海洋”概念,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法国国家海藻研究机构建立中法联合实验室开展研发,其新品海洋原液就是利用尖端技术释放巨藻体内的活性酵母成分。“开发适合亚洲人肤质的产品,是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珀莱雅CMO陈伟指出。

有“下海”,就有“上天”,伽蓝集团近年来对航天科技的应用相当吸睛。伽蓝集团高级公关总监陈涓玲介绍,伽蓝早在2013年首次通过搭载神舟十号太空飞船,将生物护肤科研项目送入太空。2016年,公司又成功搭载“实践十号”人造卫星,开展了工程酵母菌皮肤功效等研究。

——包装等行业也有“科技含量”。可以按摩的电动眼霜管、能够“测谎”的美容仪器、可以打印出立体花纹包装盒的3D打印技术……在化妆品包装等领域,中国本土品牌同样展现了不低的“科技含量”。

在美博会现场,广州立鑫塑胶有限公司的一款电动眼霜管就吸引了大批人流。当使用者拿起眼霜管靠近眼睛时,这款无极振动眼霜软管就自动开启了“按摩”模式。

“颜值经济”驱动下,消费者对于美妆产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此,3D打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行业生产力。据悉,3D打印技术支持各种包装材料,能够增强模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实现很多过去无法实现的创意。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针对每一个人进行定制化开发,极大提高了销售的吸引力。

从今年欧莱雅集团高调喊出“要做一家美妆科技公司”的口号,到联合利华、雅诗兰黛集团先后吸纳科技企业高管,可以看到,科技对于美妆行业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业内人士指出,本土化妆品企业能否抓住这一机会迎头赶上,值得期待。

编辑:史言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