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加强顶层设计 助力长三角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31日09:51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财经上海5月31日电(谢文)在近日举办的数博会“大数据与未来美好人居”专业论坛上,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相关机构共同发布了《人居环境建设的长三角样本研究报告》(下文简称“报告”)。报告重点梳理了长三角人居环境建设成效,存在的不足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专家表示,长三角人居环境建设成效突出,具有较多值得借鉴的范例和样本,但是对照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和基础研究。

报告显示,得益于较高的经济水平、优越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当地政府、市场机构积极创新实践,长三角多个地方人居环境建设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上海、杭州、扬州、徐州等地曾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乡村人居治理工程,获201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激励与行动奖”。此外,还有多个地方获得“国际花园城市”、“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荣誉和奖项。

对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琦表示,长三角是国内人居环境改善做得最好的区域之一,获得多个奖项就是具体体现,许多县域、小城镇可以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知名小镇相媲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联合秘书长毛其智表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程度高,具有较多的人居环境建设范例和样本,值得借鉴和推广。

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等。报告指出,在综合提升人居环境方面,长三角积累了诸多创新经验。比如,升级建筑技术工艺,降低城市开发污染和能耗。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及建筑工程行业是高污染高能耗行业。课题组在张家港市碧桂园尚东名邸项目调研时了解到,该项目采用独创的高质量建造体系,较好地降低了工地污染和建材能耗。同时还通过智能爬架、铝合金模板等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开裂、空鼓、渗漏等传统建造方式导致的质量“顽疾”。

浙江则通过制度创新,在全省推广驻镇规划师制度,有效提升乡镇规划建设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引导超过1200人的规划、设计类人才“下乡”,为小城镇、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人居环境保护与改善,也是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以“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县为例,该县通过巡演、文化下乡、全民运动会等活动,宣传“两山理论”,传播绿色生活方式,潜移默化中提升全民环保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报告认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迎来诸多有利条件,区域人居环境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不过由于该区域范围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在政策衔接、产业协调、基础设施互通、公共服务共享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

对此,报告建议,一方面,长三角应加强顶层政策设计,破除行政区划制约,加快建立更高效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在各地现有法规政策基础上,形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法规政策体系,实现区域内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发展。

另一方面,发挥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推进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上海市在产业经济发展和服务方面拥有较多的创新经验,比如依托上海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江苏北斗物联智慧城市开发运营有限公司与碧桂园沪浙区域联手,在上海奉贤区打造国家级北斗产业基地等,推动中国北斗导航应用和产业化。在产业经济服务方面,以青浦区为例,该区碧创空间着力打造“工作、生活、休闲”全业态空间,为入驻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提供办公、公寓、购物等多元化服务。建议未来探索统一编制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秉承利益共享原则,发挥上海示范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推进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

此外,还应加强人居环境科学研究,探索人类聚落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为人居环境建设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人居环境建设的长三角样本”研究始于2018年7月,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相关机构发起,重点梳理长三角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供智库信息支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冯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李善同、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琦等业内专家以及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组成顾问团队,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主题研讨”的研究方法,在权威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赴长三角多地调研政府主管部门、领军企业和典型案例项目,并最终形成了报告。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