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多措并举提升我国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5月31日17:12分类:产业经济

新华财经江苏宜兴5月31日电(记者王海军)近两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和进口快速攀升,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但当前我国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严重滞后,已经影响到供气安全和下游用户的发展。

在5月30日至31日举办的“城市燃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上,行业专家认为,在国家政策驱动下,业界应通过探索科学高效的储气调峰设施商业运营模式,深入推进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等举措,着力提升我国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

我国确立了构建以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为主,LNG调峰站及管网互联互通为辅的多层次储备体系。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学军透露,我国累计建成地下储气库库容432亿方,2018年有效工作气量为93亿方,仅占国内天然气消费量的3.5%,远低于欧美国家13%-27%的水平。

针对我国储气能力不足的问题,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要求到 2020 年,供气企业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城镇燃气企业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气量5%的储气能力;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需求量的储气能力。但业内人士认为,在储气库分散建设规模小、安全风险大、选址困难、经济性差、成本难以传导等因素制约下,各方按期完成上述目标面临挑战。

“我国储气库建设刚起步,储气调峰能力有限,LNG接收站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无,并且很多都尚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短期内难以满足天然气季节调峰需求。” 王学军表示。

他还指出,目前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设施建设不足,三大石油公司油气管网之间的连接还比较薄弱,存在互通瓶颈。打通储气库、LNG接收站与管道间的衔接,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各区域间各供气主体天然气高效调配,是尽快改善当前调峰问题的有效手段。

此外,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有望在今年成立,旨在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专家认为,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将促进上游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促进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门槛降低,由市场竞争形成的储气价格将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储气调峰等基础设施领域。

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副总经理谢丹认为,目前我国储气库大都与管道资产捆绑经营,因此储气库独立的商业运作是解决目前我国储气调峰能力不足的关键。他建议,政策方面要放开,将储气库定价从管网定价中分离出来,允许扩展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根据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分类制定价格机制和服务准则;政府应加强储气库服务定价、投资布局以及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监管。

“独立储气库运营商必须是专业化的市场主体,应建立完善的配套市场运行机制,制定相关标准,解决好信息公开披露、储备气量招标、气量和库容的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谢丹表示。

2018年10月份,我国首个燃气企业大规模地下盐穴储气项目——港华金坛储气库建成投运。据港华燃气集团高级副总裁朱健颖介绍,今年金坛储气库储气量将达到1.6亿立方米,冬季供气能力将达到8000万立方米左右。

目前,金坛储气库项目正探索多种商业化经营模式,包括开展进口LNG、储气空间租赁等业务,同时正在携手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积极研究储气库标准化产品,力争早日投放到市场,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

本次“城市燃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与运营研讨会”由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联合主办,港华燃气集团、中国土木工程协会燃气分会协办。研讨会就我国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和运营热点问题展开交流探讨,为城市燃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与运营健康有序开展建言献策。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