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崛起 江苏加速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6月25日16:28分类:区域经济

蓝色经济崛起 江苏加速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专访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辽宁

新华财经南京6月25日电(王宇静  余宏芳 肖心月)江苏是海洋大省,201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7619亿元 ,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2%。海洋经济的“蓝色引擎”作用持续发挥,不断助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辽宁接受新华社智库江苏中心分析师专访,围绕江苏高质量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着力打造海洋强省展开对话。

海洋经济产值逾7600亿元 “蓝色引擎”作用持续显现

智库:自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叠加效应持续释放。当前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总体状况及对全省经济贡献度如何?

王辽宁: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2018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7619亿元,同比增长9.8%,超过全省GDP增速2个百分点,近十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7.9%提高到8.2%。

全省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十年来,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6.2:51.7:42.1调整为4.0:46.9:49.1,海洋服务业占比显著提高,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与经济贡献度不断提升。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增速分别达32.0%、16.9%。

以南通、盐城和连云港3个沿海设区市为核心重点布局,三市海洋生产总值为3906.8亿元,同比增长9.5%,占全省的比重为51.3%。其中,南通获批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连云港、盐城入围全国14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智库:对标高质量发展,江苏在推动海洋经济优化升级上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王辽宁:一是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时期,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10。海洋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全国第一。

二是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新船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造船指标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大力发展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和品牌渔业,实现从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的转变。

三是海洋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主导地位不断巩固。2018年全省沿海沿江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1.1亿吨、1765.8万标箱。南通、连云港、盐城沿海三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9.43万人次,同比增长6.4%;接待国内游客1.19亿人次,同比增长12.7%。

强化统筹规划与规范引领 实施全国首部海洋经济地方法规

智库: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江苏在推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有哪些特色亮点举措?

王辽宁: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江海联动特色明显,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亟需加强海洋经济发展的统筹协调力度,特别是加强立法支撑。

去年,《江苏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布,科学划分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其中禁止开发区域包括3个自然保护区和3个领海基点所在岛屿,占全省海域面积的6.29%。同时,正在开展“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前期研究、筹划编制海岸带综合保护利用规划等工作。

今年6月1日起,《江苏省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全国首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智库:请您简要介绍这部《条例》的内容和特点,其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王辽宁:在没有上位法的情况下,《条例》吸收借鉴国家、省以及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份的海洋经济相关立法资料、政策文件和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将海洋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科研教育体系改革有机融合,对新形势下海洋经济发展的管理主体、空间布局与产业体系、保障机制等作出了一体化规范。

比如,在空间布局方面,《条例》规定沿海地区应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做强沿海海洋产业核心带;沿江地区应跨江融合发展,壮大沿江海洋产业支撑带;其他地区应当推动海洋产业向内地延伸,加强涉海产能合作。在统筹协调方面,《条例》规定省以及沿海设区市人民政府要建立海洋经济发展议事协调机构,统筹海洋经济发展。

在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条例》的颁布实施,为解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回应广大涉海企业的关切期盼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推动我省海洋强省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江苏仍需对标找差距 补齐海洋经济发展短板

智库:江苏海洋生产总值从“十一五”末的355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619亿元,翻了一番多,但与广东、山东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您认为目前制约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短板”还有哪些?

王辽宁:近年来,江苏海洋经济总体实力快速提升,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在全国沿海省市中均具有较强竞争力,但对标海洋经济发达省份,确实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省海洋经济体量、占比、位次与发达省份相比有明显差距。2018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仅为广东(1.96万亿)的40%、山东(1.6万亿)的一半;占全省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在11个沿海省份中,我省海洋生产总值排在广东、山东、福建等省之后,位列第五,与经济规模全国第二的地位很不相称。

海洋产业结构仍待进一步优化。江苏海洋服务业占比不到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海洋经济拉动最大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等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海工装备、高端海洋船舶核心技术仍以进口为主。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不强。海洋资源粗放式开发未有效改观,土地、海域集约化利用程度依然偏低。海洋经济发展综合协调机制不完善,海洋经济包含22个海洋产业和6个海洋相关产业,在全省十三个设区市均有分布,急需建立相关协调机制。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仍待提高,海洋科研机构数和研发人员数量在沿海省份中分别位列第10、第7位,产学研合作还不够紧密。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 打造“蓝色增长极”

智库: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构建高水平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已经成为新时代增创发展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您认为江苏的着力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王辽宁:江苏构建高水平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首先要以规划为指导,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江海联动促进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推进临港产业集聚;陆海联动提升徐州淮海区域中心城市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区位功能,深度融入东陇海线现代产业布局;河海联动发挥淮河入江入海通道优势和物流枢纽功能,建设海洋先进制造业转移承接基地和集聚区。

二要加强海洋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新型海洋生物功能制品、海上风电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建造高技术新型船型、推进沿海地区千亿元级现代渔业建设、已围垦滩涂适度发展农林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要加强海洋领域开放合作,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国际和区域涉海领域合作。推进海水养殖、海水淡化设备、海上风电等的产能合作和技术输出,支持建设海外远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物流基地。优化海洋产业链分工布局,提升全球产业配套能力。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机构开展联合设计与技术交流,加强海洋技术标准体系对接与技术转让合作,联合培养海洋人才。

接下来,省自然资源厅将重点从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考核、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以及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着力培育开放型海洋经济体系,助力构建江苏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