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党建引领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06日13:42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财经上海7月6日电  2018中国(上海)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7月6日揭晓,其中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业界共治”平台、“文化思南”区域化党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先行先试等获评十佳案例。入选的数十个案例体现了近年来上海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凸显出上海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鲜明特色。

在上海,基层党建从人民群众关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切实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构建既井然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拓展党建新空间 打造文化新品牌

在浦西市中心的思南公馆,百年经典建筑和名人故居交相辉映,成为集人文、历史和时尚底蕴于一身,独具特色的风景。

如何不让历史风貌建筑变成冷冰冰的“房地产”,不让公共财力修复的成片“老洋房”成为一家一院分割的封闭“私宅深院”?思南公馆建设了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协、上海市科协、上海市体育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久事集团、世纪出版集团及投资运营方永业集团等十家单位党委(组)组成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以党建确保文化的方向,由文化为党建搭建更丰富的平台,打造了“文化思南”新名片。

思南公馆突出“文化思南”主题,以社会化方式保护挖掘城市历史风貌。每周一期的思南读书会,迄今已举办300多期。现在已经成为文化旅游地标的思南书局,原先只是每周一次的露天集市,在多年人文滋养下终成实体店。五年多来,思南读书会、思南书集、思南书局快闪店汇聚了数十万阅读者;“摩登思南”活动、“思南城市空间艺术——上海城市空间艺术节”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热烈反响。“文化思南”品牌氤氲延伸,不仅满足了市民对文学阅读、艺术交流的需求,更以内涵不断丰富拓展的品牌效应吸引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成为上海文化新品牌。

图为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读书会”活动

图为上海市黄浦区“思南读书会”活动

同时,“文化思南”创新实践也为区域化党建提供了新天地。思南公馆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中,文教科卫单位的党组织发挥各自优势,汇聚资源形成合力,以思南公馆开放平台为舞台,共同为各阶层各地区公众提供公共精神文化产品,开辟了基层党建新的发展空间。

激活党建新活力 维护职工大权益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非公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协调好非公企业发展与职工成长的关系、切实发挥非公企业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建强工会组织,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议题。

在宝山区顾村镇,全镇460多家企业,公有制企业只有31家;近2万名职工中,大多数服务于非公企业。应对新形势,顾村镇率先推进非公企业工会改革。顾村镇党委专门设置非公企业工会改革专项机构,对全镇非公企业组织开展走访对接。特别是通过“红帆港”党群服务站,将创先争优与劳模评选、技能竞赛相结合,推动实现“两新”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工会的深度融合,引领非公企业“职工之家”建设。

图为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非公企业“职工之家”

图为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非公企业“职工之家”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动职工自愿加入工会,顾村镇依托“红帆港”党群服务站的枢纽作用,采取先服务职工再发展会员、先活动覆盖再组织覆盖、先体制外入会再单独建会等方式,在楼宇、园区举办大型工会会员活动,吸引周边非会员参与,激发职工入会意愿,变“动员我入会”为“我主动要入会”。

目前,全镇非公企业建会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职工入会率达86%;首创街面工会和租住地工会,覆盖600多家小微企业和沿街商铺。

党建引领在社区 打通“最后一公里”

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党建引领,是社会治理创新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

江南新村是位于徐汇区斜土街道辖区内的一个大型传统老小区,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原江南造船厂的职工新村,存在“老龄化、老房子、老问题”等突出问题,由此产生的小区管理和邻里纠纷等问题较多。

面对这些问题,江南新村居民区党组织运用斜土街道党工委从实践中总结出的“党员先想、党员先议、党员先行”的“党员三先”工作法,激发社区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带头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如今的江南新村,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研究社区事务,邻里互助和睦,社区志愿精神蔚然成风。“议有序、行有矩、邻有助、亲有度”的现代社区关系在江南新村逐步形成。

人心齐了,事就顺了。社区自治活力迸发,各类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建成居民自管的智能化非机动车棚“我家车棚”,“美丽楼道”建设以点带面、多点开花,居民每天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船匠文化长廊得以新建,违法搭建被整体拆除……五十年代的老小区“旧貌换新颜”,居住环境品质极大提升,社区生活更有温度。

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面对“互联网+”时代社区人口结构和居民生活交往方式的新变化,街道各级党组织依托“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将三级管理网格与20个居民区的党建网格有机融合,形成问题快速调处和解决机制。

街道还依托“民情日志”手机终端,不断深化“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及时排摸和解决社区居民所想所需所盼;依托“一卡通行”广泛发动社区各种职业群体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公益和志愿服务活动,将参与行为以“时间银行”和“组织力积分”的形式存储下来,并可转换成免费的社区公共服务。目前,临汾路街道已构建起一张广泛覆盖的基层组织网络,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谢君)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