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中心举办工程建设出海研讨会 探索合作新生态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18日08:51分类:产业经济

新华财经北京8月18日电  8月16日,由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简称“丝路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抱团出海研讨会——工程建设专场在北京举行。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整合国内工程建设领域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资源,推动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实现信息共通,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加强行业统筹协调,促进企业抱团出海,共同参与国际工程承包与建设,提升我国工程建设国际化水平和海外项目的质量效益,并探索构建“国家搭台,央企牵头,民企抱团”的合作生态。

工程建设专场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自身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更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在倡议推动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域的合作日渐紧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在满足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同时,将目光转向国外,用实际行动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业务规模不断增长,且保持较高增速。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不断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将继续成为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增长点和驱动力。

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高级顾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康义,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主任谢阳军,中国海外经济合作公司副总裁汪晓,中国通信服务国际公司技术副总监陈兴忠,中建公司原高管刘青,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东南非区域副总王玉志,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副总经理宋德斌出席本次会议活动。来自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近百名工程建设相关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谢阳军

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主任谢阳军

谢阳军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工程建设企业在继续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也纷纷借势“一带一路”布局海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通过“六个抓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包括推动和落实空间布局、重大产能合作项目、资金支持、政策支撑、委省协同机制、组建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等。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通过和央企成立“一带一路”人才联盟,以国际产能合作需求为导向,有计划成系统地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通过构建行动型智库,从政策、资金、项目、人才、专业服务五方面助力企业“走出去”;通过国际产能合作直通车机制,帮助“走出去”企业安全、快捷、便利地实现与海外资源对接;通过推动央企与民企、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出海,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合作共赢。

汪晓提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进得去、留得下、立得住、有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这为工程建设企业拓宽了发展和投资领域。中国企业海外发展,要坚持市场导向,提高造血功能,加强产能合作,依法合规经营,并通过联合产业、联盟资本、联动市场,实现抱团出海,合作共赢。

陈兴忠为参会企业家介绍了中通服海外发展的经验。作为中国信息化领域具有领导地位的服务供应商,中通服拥有超过100家专业子公司,海外业务覆盖亚太、中东、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陈兴忠表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境外业务面临的常态,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经常性变化给境外业务经营管理的稳定性带来最大的风险,其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商业风险、法律风险、分包风险和税务风险五大类。希望今后联合中资企业、产业链各方合作伙伴一同“走出去”,抱团拓展大项目,共享“一带一路”红利。

刘青以阿尔及利亚项目为例,分享了海外项目管理的模式和经验。作为重要的海外平台之一,中建公司深耕阿尔及利亚市场37年,“中建品牌”已经成为阿国建筑市场高端项目的典型代表。阿尔及利亚市场在承包模式、技术标准、资源供应、文化理念等方面都与国内存在差异性。与中国注重价格不同,对有志于开拓阿尔及利亚的承包商来说,能力要求是关键,资源的策划、整合和控制是重点。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整合资源,加强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组织,同时注重属地化经营和语言文化的融合。

在圆桌对话环节,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东南非区域副总王玉志,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市场部副总经理宋德斌,中国通信服务国际公司技术副总监陈兴忠,中建公司原高管刘青等与会代表,围绕海外工程建设市场前景、发展模式与合作路径、自主创新与标准输出、风险控制与人才战略等话题分享各自观点,进行对话交流。

“一带一路”抱团出海研讨会是在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组织下,以“国际产能合作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学员为主的系列会议活动。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