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未来城市样板 打造千亿产业规模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26日15:05分类:区域经济

新华财经上海8月26日电(记者高少华)为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推动发展产业集聚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汇集全球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和科技元素,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创建“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的产城共生家园,成为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区域整体开发的创新试验区。

根据规划,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力争用10年时间实现在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打造千亿元产业规模,实现“世界级人工智能生活的体验样板”“世界级人工智能生产的产业集群”以及“世界级人工智能生态城镇集成应用的展示平台”。

“三步走”打造人工智能未来城市样板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位于闵行区马桥镇及其周边区域,面积约15.7平方公里,分为产业创新发展区和应用综合实践区两部分。其中,产业创新发展区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将孵化人工智能创新技术,承载人工智能科技成果,重点发展智能运载系统、智能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新硬件系统等“四智”产业,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试验区。应用综合实践区规划面积4.9平方公里,将围绕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需求,搭建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体验场景,成为集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聚集、学术交流、展示推广等于一体的创新应用综合实践区。

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与产业发展,将其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先布局方向。上海各区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初步形成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特色各异的发展格局。闵行是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主阵地,可承接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势能。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以世界眼光,超前规划,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全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协同创新高地、产业协作阵地,实现“生活更美好、生产更高效、生态更宜人”的发展目标,以此建设具有全球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未来城市样板。

按照建设计划,未来10年,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逐步建成人工智能开发先行区、产业应用特色集聚区、未来城市发展试验区,实施“三步走”计划。

近期:完善顶层架构,关注场景搭建,培育优势企业(2019-2021年)。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场景建设,聚焦城市管理、公共服务、智慧生态等3-5个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形成试点示范;引入5-8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培育50家中小型创新企业,力争产值突破200亿元;营造优越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中期:聚焦体系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实现示范发展(2022-2025年)。累计引进国际水平的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50家,培育8-10家人工智能创新标杆企业和100家中小型创新企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基本实现万物互联、数字融合、应用场景丰富多彩、功能型创新平台潜力迸发、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上海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基地。

远期:汇聚优质资源,打造生态示范,建成实践高地(2026-2030年)。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浓厚的国际化发展氛围,汇聚国际标杆水平的创新机构或团队8-10家;试验区在生产、生活、生态各个领域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成为未来城市实践高地、新样板,打造千亿产业规模。

创建“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的产城共生家园

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镇党委书记陈振华表示,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全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聚地,打造人工智能全场景应用实践基地、技术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高地,赋能城市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实现基于人工智能应用的“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精致化生活”,创建“智生产、智生活、智生态”的产城共生家园,同时也为全球城市化发展注入“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根据规划,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围绕上海建设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高地的目标,系统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结合闵行马桥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制订具有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同时,将坚持人才集聚,驱动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汇聚全市科创资源,引进培育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坚持产城融合,深化应用”,是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一大特色。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坚持高水平城区建设和高质量产业项目并举原则,促进产业集聚,推动技术深度融合和迭代更新,实现协同发展和示范推广。在开发机制上,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创新市场化开发机制,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上的主体作用,以及政府在转型发展中的规划引领和政策引导作用,形成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踊跃参与试验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也将完善各种保障措施: 

(一)加强开发机制研究与探索。开发过程中,围绕投融资、建设运营、招商服务等重点环节,加强机制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驱动的开发机制,积极引入优秀市场化主体,导入优质产业项目,探索与国内大型开发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后续开发运营有机结合、联动开发。

(二)推进空间资源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区域整体转型升级。在10.8平方公里的产业创新发展区中,增量工业用地1574亩,存量工业用地达到7460亩,其中约3000亩需要转型升级。未来主要采取能级提升、就地转型、提质增效等方式,分类实施转型升级。

(三)加快功能平台建设。重点打造科创服务、金融服务、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四大平台。通过科创服务平台,推动前沿技术研究及项目孵化,形成创新生态链。通过人才服务平台,吸引高端人才落户,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客中心。通过金融服务平台,吸引各类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向示范区集聚,助力创新企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平台,服务招商引资及项目落地,构筑全功能的产业生态体系。

先行先试政策创新 “筑巢引凤”吸引企业落地

为更好推进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目前,上海市、闵行区两级正研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市级专项及区级专项支持政策,支持马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应用实践,以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为导向,聚焦有利于创新要素集聚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平台搭建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培育。闵行区政府先行先试,出台人工智能示范应用、研发孵化等专项支持政策。

根据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发展需要,将积极在政策方向、支持模式等相关内容上先行先试,着重推动在以下方面实施政策创新:

一是国际协同创新政策:鼓励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支持国际间的企业协作与创新合作;提供人工智能国际领军人才及团队的创新发展扶持条件。

二是产业环境优化政策:试点适度开放部分城市管理信息、国外网站资源等;对优质项目优惠提供超算服务器、实验空间等公共资源;围绕人工智能领域探索知识产权政策创新,提供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

三是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人工智能领域外籍专家人才,开放高端人才签证绿色通道,及部分资质限制,保障在区域内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试点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等。

据统计,截至目前,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已经导入产业项目,包括达闼机器人、上海鲸鱼机器人、韩国现代重工机器人 、福洛德传动等多家知名高科技企业。 (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尹杨]